新编大型历史陇剧《古月承华》,是挖掘镇原本土历史文化题材的一部作品,讲述了以镇原文化名人北魏司徒胡国珍之女胡承华为素材的历史故事。全剧场面气势恢宏,剧情跌宕起伏,伴着古朴典雅的舞姿,雍容华贵的服饰,韵味悠长的唱腔,给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对陇剧的无限喜爱。
剧情简介
胡承华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位颇具争议的女性。被皇帝一道圣旨,强征入宫为妃,豆寇年华的她从此与青梅竹马的情人诀别。入宫之后,面对北魏“储立母死”的残酷旧制,毅然以“皇脉延而国运不衰”的凌然气节,赢得了宣武皇帝的垂爱。
延昌四年,太子元诩岁始七龄,对胡承华器重的宣武帝在临终前,不忍太子遭受丧母之痛,废除“储君立,母赐死”的旧制,并册立胡承华为太后,临朝摄政。胡承华开始了她艰辛的治国安邦之路。
三年后,关陇大地遭遇地震,南梁犯境,北魏政权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考验。胡太后亲赴关陇赈灾,调整国策,安定民心,提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闲时耕,战时兵”的军垦治国之策,敕造了“申诉车”以解百姓之忧。并以东汉王符《潜夫论》(本政)思想,奠定了“民安乐,则天心顺”的“民本”思想。
胡承华的果敢贤淑,深深打动了御弟拓跋怿。他按捺不住情愫的萌萌冲动,向胡表达爱慕之心,面对心仪之人,身为太后的胡承华以家国社稷为念,不敢因私情而致君逆臣弃,毅然拒绝了倾心的爱情。
心怀异志的逆臣高肇、王显等,为了达到铲除异己的目的,挑唆小皇帝元诩,称其母与皇叔拓跋怿私通,元诩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以射猎为名射杀了大魏的擎天之臣——拓跋怿。
悲痛欲绝的胡承华,在痛失贤臣的切肤之痛下,果断铲除了祸国逆臣高肇、王显。而面对祸及故国的敌军主帅,不曾想竟是青梅竹马的昔日情人……
五年后,北魏孝明皇帝亲政,承华太后隐居故乡。在她辅政的十余年间,北魏王朝逐渐走向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
历史背景
胡承华,魏宣武帝皇后,北魏临泾(今镇原县郭塬乡皇后湾)人,司徒胡国珍之女。胡承华生性聪慧,酷好佛经,成人之后秉承世风,入寺为尼。世宗元年,胡承华得幸入宫讲经,被世宗召入妃嫔之室,称承华世妇。承华死后,于武帝初年,才以皇后礼殡葬,追谥灵,故又称灵太后。
承华入宫后,生皇子元明(即后来的肃宗),进为承华嫔,甚得宣武帝宠爱。宣武帝不忍看到立太子后其母被杀的惨痛情景,废除了“太子立、其母死”的残酷祖制,胡承华也由嫔而妃而后,一步步显荣。
延昌四年(515年)正月,肃宗即位,是为孝明帝,尊承华嫔为皇太妃,八月尊为皇太后。摄政初,亲理万机,手笔断行。敕令制造申诉车,太后乘坐,出云龙大司马门,经宫西北,入千秋门,以便受理冤讼。又亲自督促孝秀、州郡计利于朝堂。
正光元年(520年)七月,领军兼忌禁军元叉,乃太后之妹夫,极力反对太后摄政,逼肃宗于显阳宫,幽禁太后于北宫。一年以后,孝明帝思念太后,乘元叉离京之机,亲迎太后回宫,并在西苑欢宴群臣。孝昌元年(525年),太后再次摄政,借机剪除元叉。武泰元年(528年)二月,肃宗驾崩,太后企图再次听政,仪同三司、大都督尔朱荣与元天穆等密议抗表,率军南赴京师。四月,尔朱荣派人送太后及幼主钊到河阴,将太后及幼主一并沉于河中溺死。
灵太后临朝称制13年,定夺国家大事,驾驭众多臣僚,处理风云变幻的对内对外关系,的确不失为一位果敢有为的政治家,而她又文采出众,一首《杨白花》成为不知打动过多少人的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