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网

触摸黄河索桥古渡遗址 见证一段岁月沧桑

摄影频道
2020-04-24

1619755221189581.jpg



于保民  专题摄影

清明时节,我们冒着春寒来到了索桥古渡遗址。遍地荒芜、残垣断壁,古道沧桑、西风萧瑟,万千感慨,莫衷一是。在此凭吊怀古、思绪万千,历史长河、奔腾不休,唯陈子昂千古名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尚可释怀…

索桥古渡遗址,横跨黄河两岸的景泰和靖远两县,始建于汉唐,是古丝绸之路北线的一个重要黄河渡口,其地河面较宽,水流平缓。

索桥渡在景泰县城东面的黄河边上,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两岸修建索桥,河面上排24只大船,两岸四根铁铸"将军柱",用草绳系船成桥,故名索桥,距县城大约35公里。索桥堡遗址大体分为桥头堡、居住区、长城烽火台三部分。虽大部残缺,但还能辨认出院落、店铺、门楼等。城外残存有渡口"将军柱"台基、瞭望哨所、庙宇、五座旗墩、烽燧等遗址。

索桥堡是大明王朝的最后一项大型军事工程--"甘肃新边",修建的从景泰索桥到古浪泗水一带的边墙(长城),这条长200公里的边墙,是明政府最后的一座大型防御工事,见证了大明王朝的回光返照。

甘肃新边真正发挥作用的时间,不足百年,36年后,明王朝灭亡。


1619755455912878.jpg

【温馨提示】欢迎各级宣传部、融媒体投稿;广告发布,广告片策划拍摄;纪录片、微电影、宣传片、短视频拍摄。

转发本网站信息,必须注明“来源纪录网”。

投稿邮箱:56253916@qq.com

新闻采访、业务联系电话:18152105610(微信同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