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网兰州讯】(刘康龙 摄影报道)7月25日早晨,在翰墨飘香的兰州碑林门前,迎来了一群天真烂漫的中小学生。原来他们是涵璞书法工作室开展的第二课堂前来听课的学生。通过开展实地参观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书法知识。
进入碑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苍劲有力的四个大字“海不扬波” ,这是胡缵宗(明,甘肃秦安人),在江苏镇江任职时书写的匾牌,翻刻写在照壁上。说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落款在右边?一下子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这里。照壁背面是用隶书隽刻的“万里金汤”,字体圆浑厚重,却没有落款。是谁写的?为何不落款?引起孩子们浓厚的兴趣。
在西廊西夏碑前,老师侃侃而谈,把孩子们的思绪一下子拉到了古凉州,独特的西夏文字,让孩子们发出一片感叹。
同学们驻足在牛树梅(清,甘肃通渭人)书写的石碑前,听老师讲解,细细品味。“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不敢一日清闲”。对一代廉吏的为人处世、勤奋致学,肃然起敬。
来到草圣张芝(西漢,甘肃渊泉人)书写的冠军贴碑前,深深地被洒脱流利的“一笔书”所感染,孩子们细细辨认碑上的每一个字,字与字之间的牵丝映带和张芝学书、池水尽墨的景象深深印刻在了孩子们的脑海中。
大地湾文化距今8000年、马家窑文化距今4500年,伏羲文化,周秦故土......甘肃这块热土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兰州碑林以地域文化为特色,从书法艺术的角度展示了黄河文化、丝绸之路文化、西部文化的辉煌历史和当代成就。
在草圣阁,观镇馆之宝《敦煌写经》、《秦汉简牍》、《淳化阁帖》,赏中国及甘肃传世书法作品集萃,了解文字起源,辨识篆、隶、真、行、草诸种书体,介绍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让孩子们时而兴叹称赞,时而神思遐想,一部中国文字、书法的演变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文明的演变发展史。
活动在不知不觉中结束。描绘讴歌甘肃胜景的东廊,只是走马观花,没有来得及细细评味.....在流萤书写的《兰州碑林记略》碑前,老师驻足重点介绍了流萤先生为建设兰州碑林做出的贡献,让孩子们记住这位兰州碑林奠基者。
无言石碑,千古沧桑,有形墨迹,万世流芳。通过观赏一幅幅风格迥异、活力四射的书法作品,聆听一串串古老鲜活、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极大地焕发了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炙热情怀,增强了学习书法、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