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网甘肃讯】(融媒体中心 报道)近日,敦煌莫高窟第二代守护人,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长段文杰之子段兼善撰写的《敦煌人生:我的父亲段文杰》,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莫高窟是我家,我的毕生精力都是为了保护研究弘扬它。敦煌艺术博大精深、辉煌灿烂,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著名敦煌学家、敦煌研究院原院长段文杰先生作为隐于大漠深处的“守护者”,一生都在守护莫高窟,并以手中画笔绘就了自己的“敦煌人生”。
甘肃画院原副院长、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段兼善,历时多年撰写的《敦煌人生:我的父亲段文杰》一书,分为九章,以质朴的文字将段文杰先生一生绘梦敦煌的经历娓娓道来,展现了敦煌文物保护工作者“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
一念之起梦敦煌,终生守护绘飞天
段文杰先生194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由杭州迁至重庆的国立艺专五年制国画科学习,其间得到林风眠、吕风子、陈之佛、潘天寿、李可染、黎雄才、潘韵等恩师的诸多指导。1944年因在重庆观看了张大千的“敦煌壁画摹品展”,萌生了毕业后去敦煌莫高窟考察学习的念头。1945年从国立艺专一毕业就从重庆直奔西北,并于1946年到达莫高窟,他身临其境受到敦煌石窟艺术的强烈震撼,决定长期留下来守护敦煌、研究敦煌、宣传敦煌。这个决心一下,就让他的生命历程与敦煌石窟结下了长达六十多年的不解之缘。
段文杰先生在莫高窟亲历了敦煌艺术研究所、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三个发展阶段。在敦煌艺术研究所时期,他受常书鸿所长指派,担任了美术组组长并代管考古组。段文杰先生怀着对古代艺术遗产的热爱,和美术组的艺术家们共同努力,克服了多种困难,在壁画临摹、洞窟内容调查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段文杰先生非常注重临摹动笔前的研究,一是摸清古代画师作画所思所想与实际依据,二是辨别各时代壁画风格特征,三是弄清各时代壁画制作流程与方法。扎实的研究工作使得段文杰先生临摹壁画胸有丘壑,下笔自如,完成了一系列技法纯熟、线描流畅,晕色丰润多变的优秀临本,为临摹敦煌壁画留下了丰厚的艺术资源。
著书为文敦煌学,扬新开拓立新篇
在敦煌文物研究所时期,段文杰先生受到新中国蓬勃发展的鼓舞,迸发出更大热情,不但自己和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废寝忘食地工作,临摹出了一大批壁画作品,还组织美术组画家们团结协作,开启并完成了莫高窟285窟和榆林窟25窟的整窟临摹工程,取得了优异成绩。敦煌文物研究所于1951年和1955年,先后两次在北京举办了“敦煌文物展览”,受到广大观众和首都文化界赞誉,之后在东欧和日本的展出也引起了轰动。敦煌艺术研究所和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壁画临本,通过在国内外的展出为宣传介绍敦煌石窟艺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革”期间,段文杰先生被下放到敦煌农村当农民,在艰苦环境中,他不但完成了分配给他的各种农活,还始终坚持对敦煌石窟的回忆和思考,利用农闲记录了过去研究石窟艺术的体会、感想和论文初稿。尽管他远离了莫高窟,但仍然保持着思考的自由和探索的精神,就像以前在洞窟中面对洞窟壁画时的那种“一画入眼里,万事离心中”状态。在农村劳动时,依然感受到敦煌艺术给予他的温暖和力量,荣辱不惊,随遇而安,身处逆境,胸怀光明。在落实政策重返莫高窟后,他抓紧一切时间,完成了多篇研究论文。
1980年,段文杰先生被任命为敦煌研究所第一副所长,主持所务工作。1982年担任所长。从1980年到1984年段文杰先生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团结同事,集思广益,求真务实,大力培养人才,探索科学保护文物的新路径、新方式,积极推动学术研究,创办《敦煌研究》期刊,编辑《敦煌研究文集》,促进《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五卷本的编辑与出版,及时倡导并成功举办了“1983年全国敦煌学研讨会”,这是首次全国敦煌学研讨会,被称为敦煌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又在日本和法国举办了敦煌艺术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影响深远,开局良好。
根据改革开放的需要和国内外敦煌学发展的态势,1984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决定将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建为敦煌研究院,任命段文杰为院长。段文杰先生在主持敦煌研究院期间,他的前瞻性、务实性和开创性的思维方式和工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在重大决策上他思路清晰,主动寻求上级领导帮助支持,在具体工作中,他身体力行,深入细致,为敦煌事业发展后继有人,他不辞辛劳,多方奔走,积极争取外援。与东京艺术大学和国内外有关高校建立了人才培养机制,由此形成了高水平研究群体、独具特色的多语种接待讲解员队伍、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文物保护队伍。促成了与东京文化财保护研究所、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国内有关科研机构合作科学保护敦煌文物项目的实施,成效显著。为了弘扬敦煌艺术,深入开展学术交流,敦煌研究院与中国文物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香港商务印书馆等联合编辑出版了多部系列大型画册和研究文集,为敦煌学者和热爱敦煌的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为了积极推进敦煌学研究回归故里并走向世界,敦煌研究院在敦煌故里连续举办了“1987年敦煌学研究国际讨论会”“1990年敦煌学国际研讨会”“1993年丝绸之路古遗址保护国际学术会议”“1994年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将敦煌学研究的热潮推向高峰。中国敦煌学者发表的论文,以其丰富的内涵、广阔的视野和深刻的见解,获得国际学者的肯定和好评。这些敦煌学研究国际性学术交流的盛会,在莫高窟召开,为中国敦煌学研究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的话语权。
梦回大漠思万千,画入眼中心安宁
段文杰先生对敦煌石窟艺术有着发自内心的深切的爱,所以他在敦煌坚守一生,从不后悔。做到了择一事,终一生,言必信,行必果,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他说“敦煌是我生命的全部”“莫高窟是我家,我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保护、研究、弘扬它。”这是他的自我评价,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敦煌的一切他都很熟悉,很难从他的记忆中抹去。他经常梦到自己置身于是三危山下的莫高窟中,半夜醒来就喊着要去看洞窟。”书中深情描绘段文杰先生一生寄情于敦煌,即使晚年离开敦煌,仍时常午夜梦回莫高窟。1999年,段文杰先生为纪念2000年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活动,写下《历经沧桑再现辉煌》一文,总结了尘封的莫高窟经发现后百年来引起的欣幸与巨变。段文杰先生与敦煌因一念而结缘,千里奔赴心驰神往,日夜游走在洞窟中凝望、临摹,将心存目想绘于纸张之上,将神妙飘逸的飞天收入眼中,将敦煌学在国内外发扬光大,其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一生也如同莫高窟壁画上的岁月留痕,也给后来者心中留下有益的启发。
段文杰之子段兼善在父亲去世后,在听取了父亲同事的回忆和评价、整理有关资料基础上,并依据自己的了解,花了几年时间的准备,终于在浙江人民出版社的热情支持下正式出版。
“他觉得在这里展现梦想、实现梦想的过程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只要生命不息,梦想就会永续。”段兼善说,父亲挚爱敦煌,扎根大漠60余年,视莫高窟为精神家园,并以《敦煌人生:我的父亲段文杰》一书,致敬父亲和所有敦煌守护者,让“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久久传扬。(图/甘肃省文旅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