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网兰州讯(融媒体中心 报道)2月9日,2023年全市文化旅游广播电视文物暨“三抓三促”行动推动工作会举行。兰州市文旅局党组书记 局长王柠出席并讲话。
回顾2022年取得的成绩,经流年,兰州文旅攻坚克难,春华秋实。
时光不语,镌刻不凡。刚刚过去的2022年,极为特殊,极不平凡。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一年来,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和殷切期望,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担当作为、守正创新,直面挑战、攻坚克难,各项工作稳中有进位、稳中有提高、稳中有突破,在党的二十大召开的喜庆之年,取得了“稳中向好”的喜人成绩。
(一)省会首位度强化,首善优势正在日益凸显。这一年,我们在“强省会”中增强竞争力,进一步抬高坐标、加压奋进,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始终保持争先进位、争创一流的奋斗姿态,捷报频传:在联合国环境基金会主办的“绿色亚太环保成就奖”评选中,兰州获评“2022年杰出绿色健康旅游目的地”;在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兰州列入“建设旅游枢纽城市”。这一年,我们在“强省会”中增强影响力,树牢省市共同体意识,增强思想、理念、情感、发展、成果认同,实现上下融合、同频共振,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上榜“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成功承办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省运会开闭幕式任务、“冬奥冠军陇原行”系列活动。这一年,我们在“强省会”中增强引领力,坚决推动“强省会”战略在兰州文旅扎实开局、取得实效,为全面提升省会吸附力、带动力、驱动力贡献兰州文旅力量,市文化执法队查处的“不合理低价游案”成功入选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重大案件,受到文旅部通报表扬。兰州文旅荣获“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荣获甘肃省“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创业达人”评选活动“大赛最佳组织奖”。市博物馆、市文研中心获评全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二)蹄疾步稳获肯定,产业链条应势蝶变重构。这一年,我们扛责上肩,积极作为,尽最大努力使文旅企业“活下来”。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家之所忧,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市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给文旅企业提供“救命钱”“及时雨”,退还旅行社质保金1204万元,做好普惠性减税降费政策在旅游业的落地服务,落实阶段性缓缴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政策等,推出“文旅行业复工开放指南”,全面深化文化市场“放管服”改革,在法定办结时限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行政许可事项审批效率,最大限度便利市场主体。自2020年至今,三次累计暂退质保金6606万元,全市旅行社数量由2021年10月的298家提高到目前的335家,增加37家。这一年,坚持“项目为王”,大抓项目,我们尽最大努力应对文旅产业蝶变。全力做好招商、安商、稳商,全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全市实施文化旅游项目74个,其中续建项目36个,新建(确定年内可开工)项目12个,凝练(年内开展前期工作)项目26个。全市文旅项目计划总投资802.5亿元,全年完成项目投资33.3亿元。申报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7个,到位资金890万元。储备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个,争取项目前期经费220万元。拨付水墨丹霞一期工程2022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亿元,专项债券资金支付率100%。向市政府金融办报送“强省会”战略文化旅游融资项目17个。这一年,知重负重,履职尽责,推进“黄河福道”初现成效。主动担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责任,制定的《兰州市黄河文化保护办法》,在全国地方的黄河文化保护立法领域,具有开创性、引领性和独特性。制定印发《兰州市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2—2023年实施重点项目21个,2022年建成2项。黄河楼、兰州老街、水墨丹霞、奥体中心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成为兰州旅游新地标、新名片。对沿黄文旅点位进行整体串联,以点带面、串点成线,全面提升黄河兰州段文化旅游品位。马拉松公园紫色马鞭草花海、廉政公园雾化溪流、百合公园百合花海、市民公园牡丹园、安宁樱花大道、七里河玉兰大道等特色景观,成为兰州网红打卡地。实施了核心区8公里夜景亮化,打造了母亲河畔璀璨夜景,使“夜游黄河”成为兰州旅游知名品牌。望河亭继黄河母亲、中山桥之后成为来兰游客必游之地。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艺术元素,着力打造兰州碑林、兰州国学馆、兰州市博物馆等研学基地,吸引市民游客和学生参观研学,培育多元化的研学旅游项目。
(三)九牛爬坡显担当,文旅人同心同向同频共振。这一年,我们着眼“疫情要防住”,全力以赴提效能、马上办,可圈可点。在“动态清零”阶段,文旅行业尽职尽责,从严从紧筑牢防疫屏障,以快制快斩断突发疫情传播链条,坚决守住了行业场所不发生规模性疫情传播的底线。全系统600余名党员干部第一时间下沉所在社区,齐心战“疫”,活跃在物资保供、环境消杀、信息采集、卡点值守等抗疫一线岗位上,多名驻守干部获得市委、市政府奖励。涌现出兰州大剧院驻守干部马成龙勇救黄河落水人员的感人事迹。在“优化调整”阶段,落细落实防疫优化措施,以变应变转移工作重心,快速“复苏”文旅行业,借助省上一揽子政策和“十个方面的硬核举措”,全力争取省文旅厅项目扶持和资金支持,系统谋划文化惠民活动,做到文化惠民“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精彩”。引导景区、酒店、民宿、旅行社、影剧院等文旅市场主体通过资源互通、渠道共享,全面扩展文旅产业链条,持续增强兰州文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市场调控力和风险抵御力。这一年,我们着眼“经济要稳住”,全力以赴惠民生、防风险,向难求成,围绕全省“文化进万家 旅游迎新春”百日攻坚行动,以搞活今冬明春文旅市场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广泛开展“春绿陇原”文艺演出、“非遗过大年”、“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策划以长征、长城、黄河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主题的系列文化主题活动,2023年新年音乐会、春节文化庙会等多项活动获得市民游客点赞。圆满完成庆祝警察节专场音乐会、黄河少年主题文艺会和《中西交融》秋季音乐会、2023年新年音乐会等多项惠民演出活动,承办第28届兰洽会开幕式演出,完成全民电子阅报屏建设和百场主旋律公益电影放映任务。全年完成各类文化活动1622场次。印发实施《兰州市文化旅游康养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紧抓海外疫情反复、海外医疗康养消费回流机遇,实施文旅康养产业项目18个,完成投资3.17亿元。提前布局2023年一季度兰州文旅市场,努力实现一季度兰州旅游“淡季不淡”,以新年“开门红”为旅游旺季的到来打好基础,做好铺垫。2023年春节期间,我市共接待游客291.41万人次,同比增长26.60%,实现旅游收入13.14亿元,同比增长4.28%。兰州老街、栖云小镇、极地海洋世界等景点持续火爆,文旅市场回暖复苏态势明显。这一年,我们着眼“发展要安全”,全力以赴优环境、抓安全,抗责在肩。遵循“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工作原则,着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最大限度减少事故发生,开展全市文旅安全生产专项检查,累计组织出动检查组81个、执法人员1200余人次,检查经营场所658家次,整改安全隐患117条,全行业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圆满完成重保期安全播出工作,开展迎接党的二十大安全播出保障专项行动,落实整改国家总局、省局迎接建党100周年督导检查通报问题,坚持开展打击非法安装和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工作,以“安播零事故、传输高质量”为目标,确保了春节、北京冬奥会、全国“两会”和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动安全播出。
(四)勇挑大梁赢喝彩,兰州文旅高标准办好大节会。这一年,我们勇挑大梁,我们坚持高点定位、对标一流,主动承办国家、省市重大节会,高标准、高水平组织好各项筹备工作,确保了节会圆满成功,展现了兰州文旅担当、彰显了兰州城市魅力。我们成功争取承办了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从争取、筹备、举办各个环节,兰州文旅始终坚持高要求、高标准、高质量,活动被《人民日报》、新华社推出专题报道,央视《新闻联播》播发头条,《开讲啦》《焦点访谈》推出专题节目,国家文物局给予高度评价并致函感谢。我们成功完成了省运会开闭幕式任务。从筹备、演练、正式演出,我们尽锐出战,在承办单位对接、节目选择排练、舞美安装调试、各部门协调统筹等方面尽心竭力,组织专业演员和群众演员2300余名,涉及6所高校和多家民间组织,开展了为期36天的集中封闭排练,联合打造演出《天下黄河》《你好,兰州》《水墨丹青》等节目15组,组织开闭幕式观众2万人余人,有序做好票务分配、观众接待等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观众组织任务,获得省、市领导的一致肯定。我们全力做好“冬奥冠军陇原行”活动导演排演工作,将甘肃元素与冬奥元素有机结合,编排打磨《飞天花舞》等节目,与北京冬奥会冠军隋文静、韩聪等一同在兰州奥体中心为广大市民呈现了一场冰雪灵动的精彩表演,获得体育总局冬运中心、中国花样滑冰协会与花样滑冰国家队以及省市领导的肯定。
(五)天道酬勤喜事多,兰州文旅事业再谱新篇章。这一年,我们应势顺势,新业态“雨后春笋”。一方面,民宿业态苗头正旺,全市高端民宿营收有力,低端民宿逐步转型,以目前全市高端民宿业态发展良好的榆中县为例,周末节假日长期处于满房状态,“十一”假期更是出现“一房难求”的热销情况。另一方面露营业态全面铺开。全市露营营地体量达到52家,以官滩沟景区周边的“官谷营地”“卡卡营地”为例,周末节假日基本满员,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关注度高。文创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形成了东方密语、敦煌故事、李海明掐丝珐琅3个全国品牌,均获得全国旅游商品大赛金奖。这一年,我们抢抓机遇,创建工作“捷报频传”。河口古镇成功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并于2023年1月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城关区伏龙坪街道头营村等5个村成功创建全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西固区河口镇河口村入选国家第四批乡村旅游重点村,皋兰县什川镇上车村入选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甘肃省“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创业达人”评选活动中我市荣获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优秀奖,我局荣获“大赛最佳组织奖”。这一年,我们步履铿锵,用好“首善资源”。积极向省文旅厅争取,获得以兰州为中心打响“环西部火车游”“丰收了•游甘肃”“空中丝绸之路”产品品牌支持,获得争取文化和旅游部旅游大数据重点实验室落户兰州大学,获得协调浙江长龙航空开通“兰州=张掖=敦煌、兰州=庆阳”省内串飞航线;兰州老街、黄河楼、水墨丹霞等3个景区已投入运营,简牍博物馆、万达茂已完成主体工程,兰州石佛沟生态旅游示范区项目已开工建设,“读者印象”精品街区、黄河流域兰州白塔山段综合提升改造、甘肃华夏文化博览园等项目进展顺利。文创产品“马踏飞燕”毛绒玩具,成为今年夏天的“顶流”。甘肃博物馆门口排起长队,只为一睹“绿马”芳容,引流至兰州市博物馆客流明显增多。文溯阁《四库全书》馆知名度大幅提高,慕名来兰观看引流至龙王池欢乐谷(该馆收藏的文渊阁《四库全书》复制版)和天庆博物馆(该馆收藏的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这一年,我们立足精品,正在形成“百花齐放”。创排的甘肃首部原创交响组曲《南梁颂》、民族歌剧《西风烈》、红色题材儿童剧《大豆谣》等一系列红色文艺作品推陈出新。其中新版《大豆谣》已成功入围“第七届甘肃戏剧红梅奖”终评剧目,参加“2022广州艺术节”,开启云上首演。今年出版主题图书《大豆谣》,入选甘肃省推进中宣部“五个一”主题图书名单。推出歌剧《图兰朵》、大型音乐史诗《长征组歌》、歌剧《卡门》等精品剧目。歌舞剧院演员牛梓、陈彦汀、交响乐团演奏员谢莹入选2022年甘肃省优秀青年文化人才,戏曲剧院演员晁花兰、安拓荣获第五届中国(黄河流域)戏曲红梅大赛金奖,演职队伍整体业务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这一年,我们打开视野,官微传播蝉联第一。兰州文旅充分依托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等多媒体平台,采取栏目化、体系化宣传手段,广泛开展兰州文化旅游营销推广,全年各类新媒体累计发布信息4万余条,官方微博连续5个月位居全国市级文旅部门官方微博传播力全国第一。这一年,我们立足保护,完善文博非遗体系。“明肃王墓保护修缮”和“金天观文物建筑及附属文物保护展示”2个项目获国家文物局立项审批,列入全国2023年重点文保项目。加快实施周家祠堂修缮工程、五泉山卧佛寺抢险加固工程。2022年共争取文物修缮资金410万元。谋划打造“汉长城集中展示带”和“明长城集中展示带”,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兰州段)示范区。皋兰“禾尚头”、兰州软儿梨成功获批“省级非遗工坊”。
(六)政治引领铸忠魂,兰州文旅党建阵地提质增效。这一年,兰州文旅政治机关建设更加过硬。牢牢抓住党的政治建设这个根本,以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开展了系列活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年党组会学习21次,理论中心组学习13次。通过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深入开展“喜迎党的二十大”理论宣讲工作,共开展宣讲活动17场次,举办专题辅导和研讨交流11场次。这一年,兰州文旅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加有力。我们树牢“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积极创建“模范机关”,围绕一个目标、践行“三个表率”、争创“五个第一”的“135”创建工作思路,开展“五联五助”行动。全系统16个党组织全部完成标准化提升工程。市博物馆党支部被命名为全市示范性党支部,兰州歌舞剧院党支部被命名为全市党建示范点。这一年,兰州文旅清廉机关建设全面推进。充分利用文化旅游平台优势,深入挖掘廉洁文化资源,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打造成为全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市博物馆举办了《光耀金城 镜鉴千秋》铜镜展。在全市各文旅窗口单位、景区景点制作张贴清廉兰州海报250幅;举办警示教育活动7次,提醒党员领导干部从身边案、身边事中吸取教训,全系统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得到巩固,助力清廉兰州建设。这一年,兰州文旅党建与业务相融互促。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推进、一起检查,持续用力反“四风”,高效高质做好全系统驻村帮扶工作,党员干部下沉街道社区圆群众“微心愿”800余条,带动全系统党员干部在兰州文旅高质量发展中担当作为、贡献力量。这一年,兰州文旅守牢意识形态责任阵地。牢牢把握文旅部门工作职责,制定完善了《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制度》《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等管理制度;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选拔73名优秀干部充实到行业网评队伍;始终坚守壮大意识形态阵地,从舆论引导、内容创作、安播监测、市场监管等方面,多层次探索意识形态与文旅工作融合的新方法、新路径,确保全系统党员干部以及全行业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听春言,兰州文旅东西南北,寝食难安,兰州文旅目前的东西南北到底是那些。
一是龙头不强。缺少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缺少融资能力、运作能力、策划能力、行动能力、运营能力强的链主型企业、知名企业、龙头企业,缺少核心的旅游标的物。
二是品牌不彰。高等级景区不够,高附加值的文旅产品不多,缺少特色旅游产品和高端业态,特别是缺乏大景区、大项目、新业态引领带动。且交通体系、集散服务体系、智慧旅游体系、数字服务体系、标识体系、停车体系都比较薄弱。
三是氛围不浓。旅游活动不多、档次不高,同质竞争一定程度上存在,通过融媒体矩阵和新媒体对外宣传的力度不够。以现代旅游产业体系的“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12要素,缺少系统配套、深度契合,很多业态发展仍处于自发阶段,导致文旅消费严重不足,严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是招商不精。项目储备不足,旅游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储备不足,项目前期策划不够,点对点储备不够,资源把握评价不够;对我们的资源禀赋、政策支持研究不足,推介不到位;对客商的需求了解不多,吸引力不强。
五是创新不足。缺少业务领域的前瞻性、预警性思考,创新开展工作的办法和措施不多,文物保护开发利用不够。全市159处文物保护单位,真正开发利用和展示的仅49处,占比31%,让文物“活起来”方面还有较大空间。
六是融合不深。红色旅游没有很好和乡村旅游、A级景区形成互动,优秀剧目没有和旅游活动深度融合,文化功能与旅游价值、文化业态与旅游业态、文化创新与旅游创新没有很好契合以文化活动来丰富旅游内容,多样化打造文旅项目做的还不够深。
七是冲劲不够。作为全省的首善,我理解的首善二字,首是“最”;善是“好”。但对照我们的发展成效看,抢机遇、抢政策的冲劲和强度还不够,缺乏逢牌必夺、见先必争的胆魄和气力,争先意识、专业素养、落实本领、工作作风还需进一步锤炼。
八是寒冰未破。思想破冰、发展突围还不充分,总说缺政策、缺项目、缺资金、缺土地、缺编制、缺人才,躺平状态、佛系心态、畏难情绪等仍然存在,吹冷风泼冷水、说风凉话等问题时有发生,导致“先行先试”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定目标,兰州文旅靶向攻坚,聚力突破
开局关乎全局,起势决定胜势。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落实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两会”精神、实施“十四五”规划,以“强省会”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文旅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从春天启程,登高望远、勇往直前,兰州文旅仍需风雨兼程。可以看出,我们发展基础更加坚实、条件更加有利、机遇更加优越、愿望更加迫切。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历任领导班子的积累沉淀,有全市文旅同仁的戮力同心,我们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缩小这些差距,把握好这些机遇,推进全市文化旅游广播电视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风至自灵动,策高当行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并对此作出战略部署,为我们做好文化旅游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省委主要领导参加省“两会”兰州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坚持更高水平规划、更高品质建设、更高标准管理,着力打造园林兰州、精致兰州、文化兰州、智慧兰州、诗意兰州”,市委主要领导在全市统筹发展和安全大会提出的“扎实做好稳运行、投项目、促文旅、引平台、强县域、用政策、化风险等重点工作”,省文旅厅、省广电局、省文物局的工作部署都对兰州文旅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2023年,兰州文旅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市党委政府和省文旅厅、省广播电视局部署要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三抓三促”行动作为一以贯之落实“先发力、带好头”殷殷嘱托的重要抓手,做足“一主线”,坚持“双领”牵引,“四个提升”推动,打造“五个矩阵”,实现“五项突破”,严守“五条底线”,对准靶心、精准发力,形成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的浓厚氛围,争当“强省会”行动和全省文旅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把兰州故事讲的更好、传得更远、播得更广,推动全市文化旅游广播电视文物工作现代化建设。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实现发展目标,必须紧扣“一条主线”,坚持政治统领、党建引领,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文旅工作全过程,以思想上的纯洁和能力上的提升,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
“一条主线”是紧扣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一主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总体基调和宣传重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宣传好、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营造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浓厚氛围,引导全系统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政治统领就是牢记政治性是第一属性,讲政治、顾大局是第一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凝聚起全省文旅系统当好排头兵、火车头的强大共识,确保做到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确保兰州文旅始终沿着坚定正确的方向前进。具体要求是在推进文旅工作中,必须坚持不懈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特别要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理解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学懂弄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将其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思路和举措,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党建引领就是要掌握落实党的全面领导的“真本领”。坚持把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以创建模范机关为抓手载体,突出领导干部和党员干部两个关键,持续推进党员干部理论武装,着力提升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当前要以组织学习二十大精神为契机,在服务保障局党组发挥领学促学作用的基础上,抓好全系统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对党忠诚教育,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打硬仗善打胜仗的干部队伍,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先锋模范。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基础不稳犹如沙上建塔。实现发展目标,关键在于在座各位以及全市广大文旅广电文物工作者。简言之就是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我们必须依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才能走出一条政治统领、党建引领融合发展的兰州文旅新路子。重点要以“三抓三促”行动为落脚点,突出抓好“四个提升”行动,以关键领域的突破,推动综合实力和发展质量的整体跃升。
一是实施思想提升行动。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很少。只有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才能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要围绕“查弱项、补短板、促提升”,自下而上查找组织、制度、工作方法及思想理念、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短板弱项,深入分析制约兰州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从基础上思考“干什么”、从方法上明确“怎么干”、从实践上解决“如何干好”,要聚焦突出问题,从思想理念到工作方法实现全新转变,由被动应付向主动思考转变,由按部就班到开拓创新转变,针对问题精准施策,在攻坚克难中破浪前行,打通难点、堵点,释放兰州文旅潜力。
二是实施能力提升行动。充分利用国家、省级文化旅游人才培训基地等平台,建立多渠道、多层次文化旅游人才培训体系。举办全市文化旅游产业管理人员培训班,建立完善文化旅游专家智库,坚持市内重点培养与引进省外战略力量相结合。认真做好全市农村文化骨干、导游(讲解员)、戏剧小品业余文艺创作团队、星级饭店、旅行社及景区管理人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非遗保护工作者等培训工作。认真开展最美游客、最美导游评选活动,开展星级宾馆岗位技能大赛,不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服务技能。
三是实施作风提升行动。树立大抓基层、抓实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重心下移、资金下沉、奖励下倾。要大力倡导“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硬作风,把情况弄清,把数据弄明,把工作抓实,真正做到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提升基层文化队伍水平,推进文化下基层活动走深走实;组织党员干部下沉基层一线,深入开展调研实践活动,提升纾困解难服务能力;依托兰州大剧院、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市文化馆以及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阵地,精准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将文化服务的触角延伸至人民群众的家门口,打通文化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
四是实施效能提升行动。千招万招,不落实都是虚招。要提升执行力。只讲怎么干、不讲怎么难,作出的承诺一字千金,该负的责任一扛到底,定下的目标一寸不让。凡是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局党组的工作安排,要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困难再大要想尽一切办法、穷尽一切努力,不达目标誓不休。要增强凝聚力。“相互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一起垮台”。党组成员之间、科室之间要相互理解尊重,相互信任支持,相互帮助提醒,相互配合补台,努力营造团结和谐、风清气正、心齐劲足、共谋发展的干事创业环境。
“一线双领四提升”共同服务于新时代新征程兰州文旅现代化建设,既提纲挈领、明确目标,又是落实总体思路的根本性、整体性、系统性要求,既要做到明责主抓主建,更要做到全系统共建共享联动。“一线”“双领”是立身之本,事关队伍属性,需要全系统久久为功、坚持不懈。“四个提升”为发展夯基础、提动能、释潜力,是落实今年工作目标任务的重要抓手,各区县局、市局各科室、局属各单位作为落实主体,要增强责任意识,主动作为、全面参与,全方位提升“一线双领四提升”建设实效。
向前走,兰州文旅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文化旅游业是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富民产业、幸福产业。发展文旅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追求的现实需要,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是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也是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这为我们进一步推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兰州文化旅游发展还有一些未开垦的“处女地”,许多“散落的珍珠”尚未成串、许多“金字招牌”尚未闪光、许多文旅产业尚未成势。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工作推进中,当好先锋,打好头阵,争当排头兵,全力以赴把疫情耽误的时间夺回来、影响的进度赶回来、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全面提升兰州文旅在全省的首位度、贡献度、认可度。
(一)当好先锋,打造“五个矩阵”体系。矩阵,是一个数学术语。在数学中,矩阵是一个按照长方阵列排列的复数或实数集合。文旅矩阵就是要整合现有资源,产生集聚效应,形成文旅产业集群,释放文旅融合潜力。
一是打造红色旅游矩阵。建构“红色+乡村”共融旅游模式。以兰州战役遗址为主线,充分发挥南部山区的乡村产业优势,将革命文物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紧密融合,鼓励村民自改、自建特色民宿,发展蔬果采摘园与乡村市集,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红色旅游矩阵,建构“红绿结合、以绿带红、以红促绿”的红色旅游模式。构建“红色+研学”共融研学模式。以兰州八办、甘工委纪念馆、兰州战役纪念馆、邓园、张一悟纪念馆等为主要节点,将革命文物与人文、自然遗产相结合,鼓励开发红色军旅园、山地拓展营、军事讲堂等情景式、沉浸式革命文化体验场所,打造“我当一天小八路”“争当红色小导游”等品牌活动,延伸红色旅游精品路线,让零星分散的红色资源连成一线、串成一片。举办红色课堂、革命故事报告会、展览入校园等活动,使革命文物资源成为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构建“始发地+经典线路”共融联动模式。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兰州段)建设,创新推动“长征+”文旅资源一体化,推出长征特色村镇和“重走长征路”主题旅游线路。依托八办、兰州战役纪念馆、张一悟纪念馆等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红色地标,推出红色旅游融合创新体验产品线路,常态化开行兰州一宕昌哈达铺一古浪一高台红色旅游专列,推进红色旅游和研学活动发展。
二是打造乡村旅游矩阵。统筹推进城关、榆中、七里河、西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动区域内资源、业态和产业融合发展,开发全季节、全天候的全域文旅产品系列,着力拓展黄河、避暑、冰雪等特色体验产品,推进田园生态游、养疗度假游、运动康体游、红色文化游、研学知行游、自驾车房车游等新业态,有序布局建设一批旅游商品、特色小吃、民俗展演、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特色街区和全域旅游网红打卡地,积极创建兴隆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让兰州乡景“处处可游”。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处处是风景、处处可旅游”为目标,以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甲级乙级民宿、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文旅乡村振兴样板村、旅游休闲街区为抓手,推动乡村旅游餐饮设施、住宿设施、接待设施、配套设施、环境卫生、安全防范、服务质量、从业人员技能等全面提升,彻底扭转乡村旅游带给人们的“脏乱差”印象,逐步改变乡村旅游道路通达性不佳的尴尬局面。让兰州乡情“走出深闺”。以让游客知晓怎么玩、玩什么、玩多久为目标,以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滑雪度假等各种类型的休闲产品为重点,整合现有A级旅游景区、非A级重点景区,打造一批内涵丰富、主题鲜明的亲子游、田园游、乡村游、徒步旅、采摘游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让兰州的乡村旅游“走出深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休闲度假需求。让兰州乡味“登上主桌”。一方面在推动乡村餐饮提档升级的同时,鼓励全市具有餐饮接待能力的A级旅游景区以及品牌农家乐突出兰州生态特色、文化特色、民俗特色,在特色菜、农家菜、山野菜等菜品开发上下功夫,将乡村美食打造成具有特色的旅游吸引物。另一方面鼓励全市土特产、民俗手工艺品、文化创意产品进行品牌包装,让“兰味”农产品走进商场、走进景区商店,让游客知晓“兰味”、享用“兰味”、购买“兰味”。
三是打造文博旅游矩阵。为了一座馆,去了一座城,参观博物馆已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多“入圈”。构建兰州“大文博”理念体系,与省博物馆、敦煌研究院、读者、四库全书馆、地质博物馆、钱币博物馆以及各大学校史馆建立联动工作机制,以市博物馆为载体引入精品展览,积极探索博物馆共同体,推动博物馆之间资源共享、合作办展,构建功能完备、普惠共享的文博公共服务体系,策划推出系列文博展览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商圈、进地铁、进网络,让博物馆真正融入市民生活。同时鼓励非国有博物馆发展,重点提升发展历史资源、产业配套、民间收藏、休闲消费四类博物馆。多“跨界”。瞄准具有转化潜力的文物,尤其是各个馆镇馆之宝级别的,摸清市场风向和年轻人兴趣偏好,积极动员高校及研究院所、文创机构等各方力量入局,积极指导博物馆与教育、科技、旅游、商业、传媒、设计等跨界融合,鼓励以“授权”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在设计、开发、传播、运营等全链条各环节发力,做好创造性转化,实现从“作品”到“产品”到“商品”转化,使博物馆成为赋能经济发展、助推产业升级的新动能。多“转动”。让文物“转”起来是我们的目标,要建立健全馆际文物交流合作机制,促进藏品借展和重要展览巡展常态化制度化,让更多的文物走出库房、走上展线,通过创新的展陈形式、创意活动和文化沙龙,让文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
四是打造文旅营销矩阵。官媒“统领”联动。与新华社、中国日报社等国家级媒体合作,市局、县区文旅局官方媒体发布平台配合,统一、定时发布兰州文旅宣传营销信息。利用新华社海外主流社交平台账号,集中开展兰州文旅形象资源海外宣传推广。“百人”拍手推广联动。公开招募兰州文旅特约摄影师、拍手,颁发证书,签约期内免费进景区(观演艺项目)、参加全市文旅活动,为兰州文旅外宣工作做好素材储备。公开签约兰州文旅新媒体宣传人,授权“兰州文旅”专属影像,签约期内免费进景区(观演艺项目)、参加全市文旅活动,扩大兰州文旅宣传朋友圈。“千人”自媒体宣传联动。用好用足兰州导游资源,鼓励导游以直播、短视频方式介绍兰州美景、传播兰州故事、宣传兰州形象。邀请或者主动配合外地美食、旅游大V来兰观光体验。加强与抖音、快手、腾讯等平台合作,构建兰州文旅视频营销矩阵,发布城市演艺、民宿休闲、精致露营、亲子童趣、研学旅行等精品线路、产品。“万店”投放宣传联动。设计制作一批折页、画册、文旅地图、专题读本、文创产品等宣传品,投放到重点景区、星级饭店和宣传推介活动现场,通过重点旅行社投放到重点客源地,满足游客需求。
五是打造文旅消费矩阵。立足让游客“停下来、留下来、住下来”,着力在“引客来兰、聚客游兰、留客过夜”上下功夫,探索从“娱乐网红”“消费网红”到“文旅消费”“文旅长红”的路子。通过业态创新、场景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等,多维度激发文旅消费。用好政策,用好“引客入甘”政策,认真组织开展“甘肃人游兰州”“跨省游兰州”“跨境游兰州”活动,对通过旅游包机、旅游专列、团队等方式,组织境内外游客来兰旅游的旅行社均按标准给予补贴,对市内景区、酒店及旅行社在境外主要客源地开拓市场,组织宣传营销活动的按比例给予补贴。鼓励打造集特色农产品销售、文创产品展示、旅游景点宣传等为一体的平台窗口,提升兰州优质产品知名度。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红色旅游景区、乡村旅游产业聚集区等纳入疗休养活动范围。做美视觉,再现“老八景”,打造“新八景”,继续优化沿黄两岸亮化工程,提升“夜游黄河”接待能力,实现“人等船”向“全码头上船”转变。做特味觉,按照“先近后远”和“特别特”的原则,引导大众巷、南关风情一条街、正宁路美食街、沿黄各自然形成的美食巷进行口味的规范和提升,布局“兰味”“甘味”“西北味”。办好演艺,探索将城关区、七里河、安宁、西固纳入黄河之滨展演授权区域范围,与网易云音乐等平台,引进知名歌手,给予本土文艺作品和歌手更多展示机会,培育本土明星,将开展黄河之滨展演活动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依托兰州大剧院等,做好歌舞、戏剧、曲艺、儿童剧等展演。做奇特效。依托黄河楼、白塔山、望河亭、黄河母亲、中山桥等沿黄景点,通过声光电、水雾火、全息投影、多维激光等新型舞台技术,展现高端视听效果。
(二)打好头阵,实现“五个突破”。目前,兰州文旅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发展态势,我们必须以归零之心对待成绩,以居火屋、行漏船之心对待挑战,以夜不能寐之心对待短板,以起而行之、生龙活虎的干劲,瞄准城市更新带给文旅发展的新机遇,以实现“五个突破”为着力点,以城市更新+文旅,扩大内需、培育消费新增长点,让文旅逐渐成为城市更新的新动能,使兰州文旅发展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全国先进水平,扭转兰州文旅发展“横向不能比较”的尴尬局面,全面提升兰州文旅在全省的首位度、贡献度、认可度。
一是在项目建设打头阵,率先突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那么,能撬动兰州文旅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支点”是什么?我想非重点项目建设莫属。兰州老街自试营运以来,深受广大市民游客喜爱,成为市民游客乐享生活的休闲娱乐热门打卡地,带动周边美食、文创、购物、民宿等业态发展。水墨丹霞一期项目完工后,景区基础设施明显得到提升,游客接待量、好评度持续提升。榆中县李家庄村田园综合体项目带动景区提质增效、拉动周边高端民宿和栖云小镇发展,成为全市乡村旅游热门打卡地,为全市乡村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供了经验。类似例子不胜枚举,以商招商“引进一个、带来一批”的“乘数效应”持续释放。项目凝练要着眼“大文旅”,着力破解“谋划难”的问题。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按照“招龙头、引上游、接下游、带配套、促集群”思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三大公园建设、兰西城市群建设等重大战略,积极抢抓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机遇和疫情催生的市场机遇,聚焦生态治理、新基建、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等重点领域,结合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示范村、田园综合体等建设,拉高标准凝练一批具有前瞻性、长远性的重大项目。具体要求为每个区县文旅部门自主凝练2-5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科室自主凝练1-2个投资超千万元的项目,局属单位自主凝练1-2个投资超百万元的项目。项目招商要着眼“大组团”,着力破解“招引难”的问题。我们要树立“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的工作理念,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开展招商引资和宣传营销活动,下大力气引进一批投资大、产出高的“打粮食”项目,为兰州文旅高质量发展巩固“稳”的基础、增添“进”的动力。要编制兰州文旅项目推介手册,凝练兰州文旅项目推介词,梳理兰州文旅招商项目涉及的土地、政策、人才、税收等优惠政策;要紧盯好企业、大企业、前沿业态主动上门对接,主动推介优质项目,同时,要用好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兰州文旅对外宣传营销等平台,广邀各地优秀企业来兰考察;要与市合作交流办、省文旅厅、省广播电视局、区县政府等上下联动、部门互动,以“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就项目投资规模、投资周期、投资内容、合作模式、效益分析、优惠政策,以及投资者的权利、义务、责任等方面精准对接、深入洽谈,力争2023年签约文旅项目实现“倍增”。项目落地要着力“大服务”,着力破解“落地难”的问题。要对现有全市文旅项目按照“已凝练、正招商、已签约、已落地、已投资”五大类型进行全面梳理,全面介入,组织、督促、协调项目招商、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建设进度、建设质量、履约情况,形成台账,时刻关注企业急需、急盼解决的问题,加强考核问责,量化评分和排名,真正形成有效投资,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服务优”,帮助企业解决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等“三座大山”,做到对县区文旅部门和局招商小组凝练、招商、签约、投资、落地、开工、投产、达效等情况一季度一晒单,年底统一排名,逐步解决文旅项目“只统计投资额、只冠名文旅项目”的尴尬处境。
二是在景区提质打头阵,率先突破。“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我国已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人民群众旅游消费需求正从低层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转变,由注重观光向兼顾观光与休闲度假转变。旅游景区未来将从单一观光向综合体开发迈进,旅游小镇以及田园综合体将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度假区将从跑马圈地到功能第一转变,旅游产品将从阶段性到全年利用转变,旅游体验将从观光到沉浸体验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全面推进全市旅游景区提质增效。批量启动。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新年贺词中引用苏轼“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兰州文旅就是要有“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的魄力。创建5A级景区我们就要追求最远大的目标,以创建促景区基础服务设施完善,要督促、指导区县在年内启动兰山、白塔山、金城公园、水墨丹霞、河口古镇、李家庄田园综合体等景区的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加大3A级景区创建力度,力争年内成功创建1-2家4A级景区,3-5家3A级景区,1-2家红色旅游景区,以创建倒逼景区及所辖地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推动景区影响力、竞争力持续增强。扩容提质。重点在游客中心选址不合理、功能不全、停车场不完善、游道设置不合理、标识牌陈旧老化数量不足、安全设施配置不到位、杂物乱堆乱放、厕所数量不足等问题上下功夫,对于不符合现行标准且拒不整改、服务质量低下的A级景区坚决摘牌。同时加大星级酒店尤其是高星级酒店创建力度。融合带动。致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抓好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甲级乙级民宿、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鼓励各景区推出“景点+夜游”“景点+演出”“景点+民宿”“景点+露营”“景点+研学”等融合产品,鼓励各景区设立文创商店。为旅行团准备以兰州为起点、节点、终点的经典线路、夜游线路、水上线路、网红线路、非遗体验线路、工业旅游线路、康养线路等别具特色、层次多样的旅游线路,鼓励旅行社开发兰州本地高质量地接线路。
三是在公共服务打头阵,率先突破。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高度,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任务,就“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部署安排,为做好新时代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夯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我们要以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建设为主线,深化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改革,持续增加乡镇(街道)分馆和村(社区)服务点建设数量,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全面推进兰州黄河丝路博物馆项目,积极推进智慧图书馆体系、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数宇文化服务网点建设。推进陈旧公共文化场馆改扩新建,加快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推进所有场馆三年内全部达标。实施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云数字文化项目,开展戏曲进乡村演出活动,扩大公共文化服务面。提高标准。以八办、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美术馆、金城关“五馆”、兰州国学馆为载体,引进具有全国一流水平的专题展览1-2,赴省内外各城市举办专题展览2-5次,打造常态化展览2-5个。设计开发文博及红色文化进校园主题课程2-3个,打造兰州历史文化、红色主题以及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展览5-10个,设计制作文创产品10个以上,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不少于100场次、未成年人社教活动不少于100场次、“四进”活动不少于100场次,抖音、快手平台在线直播讲解不少于100场次、录制小视频不少于100个。举办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旨的研学游活动不少于100场,开展群众艺术文化活动不少于100场。强化创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群艺方向,满足群众文艺需求,结合兰州大剧院特点特色,把握全市人民在重振兰州辉煌征程中对文化艺术的精神需求,邀请国内文艺界知名专家,精心挖掘和进一步打磨排练《南梁颂》《西风烈》,将其作为继《大梦敦煌》后兰州推出的精品文艺作品,积极申报中宣部的“五个一”工程。继续打磨提升红色儿童剧《大豆谣》。组织新版《大豆谣》前往北京和省内开展推广演出。谋划《金城文物》电视系列片拍摄,拍摄制作高质量《金城文物》电视系列片4一6集。以“非遗”为载体,深入推进廉洁文化作品、文艺作品创作发展,组织创作一批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精品力作,举办宣传廉洁文化的文化活动。办好节会。办好第十一届黄河文化旅游节,打造黄河母亲节,举办黄河母亲交流合作发展论坛等活动,把黄河母亲节打造成为沿黄城市沟通交流新平台。实施好市政府为民兴办十件实事之一的“个十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办好金城讲堂、兰州读书节大型读书系列活动。组织做好5.18国际博物馆日、5.19国际旅游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
四是在数字文旅上打头阵,率先突破。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文化和旅游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政策的扶持与数字技术矩阵化与聚合化的发展趋势,加速了文化科技融合场景的更新。文化旅游和科技融合作为文化自信、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成为“双循环”背景下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效能的重要引擎。在后疫情时代,兰州文旅的数字化转型已迫在眉睫,更智能化的管理、更丰富的互动体验、更精准的品牌营销已成为兰州文旅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智慧景区“上台阶”。水墨丹霞景区的运营管控分析平台走在了前列,实现了对大数据有效智能分析,我们要一鼓作气,市级层面用好旅游产业监测运行与应急指挥平台,引导景区引进运用管控系统,进行合理动态管控,以“智管理”、“智服务”、“智运营”实现视频监控、广播、客流统计、舆情引导、游览车轨迹、售检票设备、卡口系统等各系统的跨平台、跨网络、跨终端信息共享,全面提升景区的管理、服务与运营水平。同时,要推动全市A级旅游景区重点区域移动、电信、联通三网信号全覆盖。游客统计“先探索”。旅游统计作为衡量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认识旅游发展现状、研究旅游发展问题、制定旅游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要向“共享”要数据。具体说就是横向要和公安部门实现过夜住宿数据共享,要和铁路、空运、公路打通运载量数据共享,要和移动、电信、联动打通手机过境人数数据共享。要向“源头”要数据。纵向要鼓励收费和免费景区探索“刷证(身份证)游景区”,精准掌握景区购票人数、购物人数、进入人数。要综合开展抽样调查,运用各类现代统计分析手段与方法,建立统计分析模型,对乡村旅游等周边游、博物馆等场馆游、非A级重点景区及接待游客的散客游开展抽样调查,加强对规模以上旅游机构的监测,实现旅游数据精准到景区、到场所、到人头、到消费场景。数字赋能“进场景”。鼓励通过虚拟数字人、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和MR(混合现实)等产品服务推进景区重要景点走进游戏场景,进而实现景区从IP应用、品牌传播、文旅产品和景区场景数字化升级,促进景区引流,助力文旅产业在新时代下抢占先机、布局未来。
五是在服务企业打头阵,率先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文旅要发展,行业要复苏,企业是当之无愧的排头兵和主阵地,兰州文旅的高质量发展与企业有着共荣共生的内在联系,相互赋能、共同成长、彼此成就。疫情三年,兰州文旅行业的企业家面对困难和矛盾的交织叠加,知重负重、顽强拼搏,带领企业爬坡过坎、闯关突围,干得很辛苦、走得很艰难。接来下,兰州文旅将继续与你们一道积极投身做好“优”和“扩”两篇文章,推动越来越多的文旅企业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问题“不过夜”。持续提升服务意识,从“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转变,不只做“审批者”,更做“推动者”“谋划者”,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对企业反应的问题和困难,主动作为,快速办理不过夜。服务“不打折”。重点企业要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拿出完整解决方案,真正帮到点、扶到位。对重点问题采取“点办理、批处理”的方式,做到一个问题解决,带动一批问题解决。主动推送政策和资金给符合条件的企业,确保企业应享尽享。审批“不使绊”。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审批流程规范化管理,对不符合条件的项目审批,不能只说不行,要告诉企业怎样才行,项目申报缺少什么要件,如何做才能让项目通过审批,打造便捷、高效、透明的营商环境。
(三)当好排头兵,严守“五条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地方、多个场合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底线思维,就是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兰州文旅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然爬坡过坎,不确定性因素多,不可预知风险多,坚持底线思维,有助于我们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力争让兰州文旅各项工作“托底”“守底”。
一是严守生态环保底线。二十大报告中,“生态”出现30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出现了2次。“生态旅游”已不止局限于旅游的一种类型,而是成为发展旅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低碳环保的旅行方式(如骑行、滑雪、露营等)将进一步受到市场的追捧,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将会吸引到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我市旅游资源丰富区域多是生态薄弱区域,在开发前,必须进行周密可行性研究,始终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决不能有侥幸心理甚至耍小聪明、打“擦边球”,对环境的影响可闻、可见、可感知,哪怕躲得了一时,也躲不了一世。在乡村旅游、旅游景区建设和管理中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引导企业切实做到该投的资金必须投足,该建的设施必须建好,该用的处理设备必须转起来,真正把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二是严守安全生产底线。安全生产人命关天,必须始终一抓到底、一严到底,以“零容忍”态度开展隐患排查整改,真正对自己负责、对行业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强化点位排查。全市文旅系统化要切实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具体细化到事故风险点位,突出特殊敏感时段,对照文旅行业重大安全风险隐患判定标准,动态分析、滚动研判、系统找准安全风险,务必将不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强化执法检查。严格审批大型文艺演出、展览展示等活动,督促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守法经营。对各类文化和旅游场馆(场所)安全隐患进行深入排查,严防发生消防事故,确保文化和旅游场馆(场所)绝对安全。对森林、草原类旅游景区春季防火灭火工作进行专项督查检查。强化联动监管。对涉山类:玻璃栈道、攀岩、山地探险等;涉空类:空中观光飞机、滑翔伞、升空气球等;涉水类:水上摩托艇、水上飞行器等;涉农类:有轨火车、观光车、户外拓展、动(植)物园、民宿客栈、休闲农庄、亲子农业体验园等;涉娱乐类:“剧本杀”“密室逃脱”类;其他类:帐篷(包括房车等)露营、骑马、沙滩摩托车、亲子赛车娱乐等,要主动履行文旅部门职责,主动向负责审批、行政许可、安委会等部门和所在属地反馈并抓好行业监管。
三是严守文物保护底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我们要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健全监管体系。坚持科学保护、系统保护,聚焦文物火灾事故、法人违法、盗掘盗挖、自然灾害四大风险,强立法、广普法、严执法,着力构建大监管机制,全面提升文物保护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坚决守牢文物安全防线。做好综合保护。编制《兰州文物保护规划》,实施五泉山建筑群、鲁土司衙门旧址、金天观、兰州府城隍庙等重点文物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加强全市长城保护展示利用,重点实施城关明长城拱星墩段、永登汪家湾段等长城资源保护修缮和展示利用项目,提升长城保护利用水平。精心精细做好八办、兰州战役营盘岭遗址和沈家岭遗址、华林山烈士陵园等革命遗址保护修缮和利用工程。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实施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
四是严守播出安全底线。要深刻认识到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不仅肩负有安全传输保障任务,更负有坚守广播电视网络安全、设施安全和技术安全,严防非法境外电视节目渗透等意识形态阵地安全的使命和职责。保障安全,时刻绷紧播出安全这根弦,坚决杜绝麻痹大意思想和侥幸心理,围绕广播电视播出、传输、覆盖等关键环节,以最高的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做好安全播出各项保障工作,做好违规广告日常监管及清理清查工作,继续加强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管理等工作。提升基础,高质量完成全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指挥中心网络安全三级等保升级改造项目,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安全播出保障体系,确保到边到角、到点到位。高效完成我市一县四区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项目,积极推进全市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和智慧广电建设工作,持续做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长效运维体系建设工作,确保我市全部电视节目高清播出。
五是严守纪律规矩底线。世间事,作于细,成于严。严,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鲜明特点,也是党员干部自我修养的重要要求。兰州文旅人,适度的浪漫和情怀是需要有的,服务“诗与远方”是我们区别于其他职能部门的不同之处。但是浪漫不等于散漫,情怀不等于随性,“诗与远方”不是迟到早退、慵懒散漫的借口,工作纪律必须挺在前面,工作作风必须踏踏实实去落实,各党组织书记要扛起“第一责任人”责任,以“基层党建攻坚年”为载体,围绕“三抓三促”行动,打造坚强战斗堡垒,坚决解决好“上热、中温、下冷”的问题,在全行业树立定了就干、马上就办的作风。我总结了“十个马上就办”,具体为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要马上就办,对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要马上就办,对省文旅厅、广播电视局、文物局的工作安排要马上就办,对抢抓机遇向上争取马上就办,对重点项目要素保障要马上就办,对文旅行业运行中需解决的问题马上就办,对文旅企业的需求和困难马上就办,对基层单位需求服务事项马上就办,对督办督查整改事项马上就办,对代表委员意见建议马上就办。要结合“清廉兰州”,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监督执纪、常态警示警醒,引导全警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