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网平凉讯(顾正萍 报道)平凉市崇信县围绕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全面推行林长制、科学开展国土绿化上下功夫,在生态治理示方面取得了较好业绩。
近年来, 崇信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全面推行林长制、科学开展国土绿化,集中在城镇绿化造景、荒山绿化提升、村庄绿化围村、廊道绿化做精上下功夫,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累计完成造林绿化9.1万亩,打造千亩以上面山生态治理示范点4个,建成了以 S320、S203、崇白路、泾土路、九柏路等为主的生态景观廊道211.5公里,全县道路林木绿化率达到91.8%,创建国家森林乡村2个,建成美丽乡村40多个,城区绿化覆盖率达53.11%,人均绿地公园面积11.26平方米以上。
崇信县共有林地72.66万亩,其中:乔木林地59.4万亩,草地9.1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6.64%、林草覆盖率达56.53%、草原植被综合盖度达70%,活立木蓄积量66.5万立方米,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县域内共有崇信县龙泉寺-五龙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崇信龙泉省级地质公园、崇信五龙山省级森林公园等3个自然保护地,其中唐帽山是五龙山省级森林公园的一个片区,区域内以天然林为主,是全县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系统最完整的森林资源集中区,建成崇信县动植物科普教育展览馆 1 处 130 余平,展出各类标本 380 余份,其中:化石自然标本 60 块,植物标本 170余份,动物标本70余份,中药材标本80余种,展馆的建立进一步提升了全社会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为加强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新崇信起到了积极作用。
全县现有植物29科42属69种,已知野生动物170余种,已摸排确定的古树名木222棵,其中:一级保护52棵,二级保护47棵,三级保护123棵,对已摸排古树名木全部落实了 “一树一档案、一树一方案、一树一责任人”的 “三个一”管护机制。最具代表性的有华夏古槐王、古柏龙蟠、三异柏、娑罗树等,华夏古槐王位于崇信县锦屏镇关河村,树高 26 米,主干高 2 米,最大胸围 13 米,树冠东 西 宽 34.2 米,南北长37.7米,占地2.1亩,距今已有3200多年的历史。1999年被原甘肃省林业厅列入 《甘肃古树奇观》一书,2015年被原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列入 《中华人文古树》一书。2018年华夏古槐王亮相央视 《魅力中国城》节目,已成为崇信县的一张靓丽名片。
为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全县上下始终坚持 “四库”齐抓,努力实现生态惠民。一是科学有序推进 “双碳”战略。全力推动节能降碳,督促中电建崇信发电公司编制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实现碳排放权交易收入 1877.4万元。二是按照 “生态优先、保护为主、绿色发展、生态惠民”的理念,强化扶持引导和服务指导,积极推广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全县发展林下养蜂、养鸡、养猪等养殖产业3527亩,建成示范基地3处,产值达到150万元。三是立足资源禀赋,抢抓 “甘肃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陇东南部黄土丘陵栽培区”重点县机遇,完成贵妃杏标准化管理0.2万亩,年现产值670万元;完成核桃、花椒提质增效1.2万亩,核桃年产量800 吨、产值 1536 万元,花椒年产量 270吨、产值2300万元。四是通过实施精品景区建设、古树名木资源开发、农业观光园建设等措施,大力推动林旅融合发展,打造了 “唐风槐荫·森林秘境”、龙泉寺品茗休闲避暑游、三异柏名木古树游、唐帽山科普探险游等旅游产品,先后举办了 “山水龙泉·养生崇信”文化旅游节,“古槐之恋”婚俗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带动全县生态旅游创收,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互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