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网

“权威部门话发展” 甘肃省文旅厅发布全省文旅系统充分发挥甘肃厚重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文旅资源优势

文旅频道
2024-05-07

本网甘肃讯(融媒体中心 摄影报道)为充分展示全省上下全力稳增长、力拼开门红,奋力开创甘肃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火热实践,甘肃省政府新闻办策划举行“权威部门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生动展现“十四五”以来全省经济发展成就,全面介绍2024年经济工作的政策措施和重点任务。

5月7日下午为系列发布会首场——省文旅厅专场。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旅厅厅长何效祖介绍全省文旅系统充分发挥甘肃厚重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文旅资源优势,统筹调度,整合力量,带动全省文旅市场强劲反弹复苏,助推甘肃文旅市场整体“热辣滚烫”的相关情况。出席发布会的还有省文旅厅产业发展处处长张彦勤,省文旅厅科技信息处处长代明亮,省文旅厅资源规划与乡村旅游处副处长、三级调研员张燕锋。甘肃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新闻发言人刘晓文主持新闻发布会。

15_副本.jpg

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旅厅厅长 何效祖

2023年,是全省文旅市场强劲复苏反弹的关键之年,全年共接待游客3.88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45.8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87.8%和312.9%。

我们强化全力争取国家支持。全年争取到位资金7.58亿元,承办全国性文旅活动和会议17次,邀请国家部委副部级以上领导来甘调研指导工作11人次,创建世界和国家级旅游品牌38个,列入国家典型案例11项,荣获全国表彰荣誉奖励116项,网络传播力指数排名21次入围全国各类文旅政务榜单前10位,7次登上榜首。

我们强化文物保护传承利用。庆阳南佐遗址、礼县四角坪遗址分别入选2022年度、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入选国家首批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认定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41名,开展非遗展示展演和民俗活动300余场次。新建成省级及以上非遗工坊121家,带动就业1.2万人。

我们强化文化惠民为民服务。组织开展文艺演出活动2.68万场次,现场观众达2992万人次;18个旅游驻场演艺全年演出3800场次。送戏曲进乡村5898场次,培训基层文化骨干1740人。9个节目入选国家公共文化云100个优秀“村晚”节目,12个村(社区)被确定为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入选国家级艺术展演活动作品30部,入选第八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37件。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项目10个。

我们强化推动文旅项目建设。完成文化和旅游各类资金投入207.76亿元,同比增长11%。实施文旅开发项目609个,完成投资152.2亿元。为企业协调融资贷款4625亿元,比上年增加106.8亿元。开展招商引资推介420场次,签约项目141个、金额383.4亿元。冶力关5A级景区、永靖刘家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通过初评验收,陇南市武都区古今里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迭部扎尕那村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为“世界最佳旅游乡村”。 

我们强化整合营销推广。邀请“东方甄选”“房谋杜断”开展专题文化营销,策划举办网红创意大会、“把甘肃唱给你听”等新媒体专题推广活动19场次,网络传播曝光量达到34.6亿次。举办“我和四季有个约会”等专题推介55场次。连续策划推出鸣沙山万人星空音乐会、洛克之路自驾游等一系列创意产品,推动甘肃在全国迅速出圈。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对文旅工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文化和旅游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向好发展,得益于系列主题活动的策划引导。

2024年,我们迎来了文旅市场火爆的开门红,为全年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年初开始,我们借助敦煌大姐、暖心瓜州、甘肃社火、陇南诗会等系列热点事件和活动宣传,特别是3月初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为全省文旅发展开了个好头。我们紧紧抓住这一难得机遇,统筹调度,整合全省之力,助推甘肃文旅市场整体“热辣滚烫”。3月1日至“五一”黄金周结束,天水市累计接待游客1338万人次、旅游花费76.9亿元。全网总点击播放量达366.6亿次,点赞量33.97亿次,互动评论量24.8亿次。天水麻辣烫带动了全省旅游市场迅速增长。1-4月,全省接待游客1.04亿人次,初步测算游客旅游花费71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3%和52.3%。

“五一”假日之前,兰州、天水、临夏、武威、嘉峪关等地都策划举办各类大合唱活动。各地新增一批驻场演艺,沉浸式、快闪式歌舞活动层出不穷,助推今年“五一”假日在去年较高基数基础上,又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五一”假日期间,全省各地共接待游客2510万人次、旅游花费150.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7%和38%。全省7个5A级旅游景区及敦煌莫高窟共接待游客85.5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加近10万人次,同比增长12.5%。经过我们精心借势造势,加大宣传,甘肃文旅市场提前2个月进入旺季。主要工作有五个方面:

一是策划系列活动,整合媒体营销。年初,我们聚焦“敦煌大姐”“暖心瓜州”“甘肃社火”等主题扩大宣传,推动甘肃文旅迅速火热。天水麻辣烫“火”了之后,我们组织各市州以文艺演出方式分批次、按节奏、多形式助力天水,策划开展甘肃麻辣烫及特色美食大PK、文创非遗市集展销、“春绿陇原”文艺展演等系列“宠粉”活动和暖心之举,既为天水“加油”,又为各地宣传引流。举办“诗意甘肃·情暖瓜州”——瓜州敦煌丝路双城春季旅游直播大会,推动河西走廊旅游热起来。聚焦“民谣之都”“碳水之都”等主题,举办“碳水之都最兰州——吃货畅游季”活动,以兰州为核心推动全省文旅市场整体火爆。“五一”假日,我们还策划推出了一大批大合唱、驻场演艺、节目快闪等精彩纷呈、可玩可感的系列活动,确保全省文旅活动精彩不断、热度不减、持续火爆。

二是对接经营主体,联合开发市场。“走出去”方面。在北京举办“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甘肃推介会,在香港、澳门举办甘肃文旅专场推介会,先后赴南京、镇江、西安开展甘肃研学旅行专题推介,吸引青少年走进甘肃、研学甘肃、行读甘肃。“请进来”方面。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共同举办第二届“甘肃对话”丝绸之路可持续旅游研讨交流会;举办全省康养旅游资源对接大会,邀请国内20个省(区、市)约160家康养旅游机构、重点旅行商代表走进陇东南四市,开发全省康养旅游产品;主动对接文化和旅游部,邀请39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44名旅游办事处主任来甘肃开展考察研学;邀请新东方集团负责研学旅游的管理者团队(近400人),来甘开展研学旅游考察。

三是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今年投入省级旅游专项资金5000万元支持发展乡村旅游,计划创建乡村旅游示范县5个、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50个,实施乡村旅游项目13个。联合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举行2023年全省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暨乡村度假游产品发布活动,发布2023年度《中国·甘肃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推出100条乡村度假游精品线路产品。策划“诗意甘肃·丝路长风三千里”文旅诗会系列活动,第一站“陇原春晓”陇南诗会在文县碧口油菜花海举行,助推乡村旅游发展。1-4月,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5312.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7.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58%和16.22%。平凉市崆峒区上杨乡入选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四是发展旅游演艺,助推市场繁荣。邀请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联合创排的音乐剧《飞天》在敦煌进行驻场演出;组织省歌舞剧院舞剧《飞将李广》在兰州音乐厅驻场演出。今年,各地新增一大批演艺项目。《天水千古秀》《麦积圣歌》《一画开天》《回味天水》四台节目先后在天水开演。临夏州推出沉浸式演出《临夏花开五千年》,定西推出大型水幕实景剧《再现貂蝉》,嘉峪关推出长城史诗剧《天下雄关》等等。这些文旅演出项目,带动甘肃实现了文化传承和经济效益的双促进、双丰收。截至目前,全省共打造推出文化旅游演艺项目30个,演出975场,接待游客45.18万人次,票房收入3165万元。

五是深化文旅融合,加快品牌创建。全力推进“八个一”文化品牌建设,落实《关于以“八个一”文化品牌为抓手全力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实施方案》,紧盯各项目标任务,逐月、逐季调度落实。着力推动敦煌研究院“典范”“高地”建设,落实15条“硬核”措施大力支持敦煌研究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成甘肃省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保护规划,加快推动大地湾遗址、大堡子山遗址和锁阳城遗址三大考古公园项目。在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乡村旅游开发中加大文化植入,深化文旅融合。召开全省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启动我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持续推进河西走廊国家文化遗产线路重点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全面实施河西走廊国家文化遗产线路保护利用行动计划。

甘肃文旅的火热局面来之不易,我们倍加珍惜。目前,甘肃文旅正处于打造文旅强省的爬坡过坎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擘画的文旅发展蓝图,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全省文旅工作年度任务,以“综合工作争先进位、单项工作争创标杆”为目标,狠抓项目建设、市场营销、环境营造、队伍建设等各方面重点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工作任务,推动甘肃文旅继续在全国走在前列、树立标杆。

记者:“十四五”特别是2023年以来文旅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文旅重点项目建设可圈可点,请问在文旅重点项目建设及带动文旅产业发展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今年有什么打算?

甘肃省文旅厅产业发展处处长张彦勤

“十四五”以来,全省文旅行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产业要素日臻完善,经营主体逐渐壮大,文旅项目带动明显,累计实施文旅产业项目1382个,完成投资440多亿元。特别是2023年以来,我们着眼“综合工作争先进位、单项工作争创标杆”,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品牌创建等方面出实招、谋发展,着力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招大引强扩大投资。制定招商引资工作方案,建立招商产业链条、签约落地项目等责任清单,健全文旅产业项目招商引资投融资平台机制。2023年,全省文旅部门开展招商420场次,累计签约项目141个、金额383.4亿元,其中,洽谈引进500强5家,全省文旅项目开工率51.7%。招商工作受到了省“三抓三促”办公室的通报表扬。同时,我们强化金融赋能文旅,组织召开政银企工作座谈会,两批推送文旅重点企业420多家,协调招商银行兰州分行、甘肃银行等为文旅企业授信200多亿元,银行为文旅企业贷款额度占到其他行业的17%以上。

二是狠抓项目赋能发展。2023年,编制文旅康养“十百千万”示范创建行动项目等5个重大项目建议书,审核入库文旅部项目库72个,协调筹措资金奖补优质项目和文旅产业品牌创建,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石佛沟生态旅游等一批项目进展顺利,实施文旅项目609个,实际完成投资152.2亿元。同时,大力开展文旅康养产业行动,实施重点文旅康养融合项目295个,培育文旅康养骨干企业152家,聚力打造产业集群。

三是深化融合培育品牌。出台推进文旅深度融合、释放旅游消费潜力、金融支持文旅发展等系列政策措施,围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品牌创建,入选国家级品牌10余项,酒泉、张掖、天水等旅游城市榜上有名。聚焦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入选国家级“十四五”储备库项目11个、拟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27.9亿元。包抓重点文旅企业130户,培育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173家,实现营业收入170.97亿元,同期增长38.88%。2023年省文旅厅荣获全省包抓联工作先进单位。组织开展“十城联动”消费等系列活动400余项,组团参加中国义乌商品博览会等活动,取得4金11银7铜的好成绩,省文旅厅荣获最佳组织奖、最佳展示奖等殊荣,多措并举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一季度,全省文旅行业谋划实施文旅项目462个,实际完成投资16.08亿元。开展招商引资活动167场次,签约项目25个、资金27.9亿元,开工率56%。举办全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训班、“甘肃麻辣烫及特色美食大PK”暨“甘肃文创非遗市集展销”活动,持续放大文化旅游业综合效应。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旅游产业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开拓创新,补齐短板,打造亮点,在建链、强链、补链、延链上谋布局、做文章,做大做强文旅产业板块。

一是提质增效抓项目。认真落实好“十四五”文旅产业规划,推动瓜州锁阳城遗址保护等一批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项目,推进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实施,确保完成投资180亿元、增长20%以上。

二是蓄势奠基抓业态。瞄准江浙沪、对接陕青宁,联动市州和兰州新区策划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系列招商推介活动,利用文博会等平台举办甘肃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引资推介活动,力争签约一批优质文旅项目,确保招商项目资金到位率增长20%以上。

三是深度融合抓增量。深入推进文旅与教育、农业、体育等领域跨界融合发展,出台《甘肃省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打造提升一批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深化“政银企”对接机制,召开金融赋能文旅发展大会,协调金融机构加大文旅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力度,强化金融赋能文旅产业。

四是激发潜力抓市场。联合推进西北丝绸之路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组织实施好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以及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启动全省文旅消费促进系列活动,做好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五是多措并举抓链条。培育打造文化体验、自驾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文旅康养、酒店民宿等六条产业链,进一步夯实基础、丰富业态、培育产品,推动文旅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发展,切实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作出文旅应有的贡献。 

记者:今年3月份以来,“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请问“天水麻辣烫”对全省文化旅游市场的带动作用如何?为接住“泼天的富贵”,省文旅厅做了哪些应对工作?

甘肃省文旅厅科技信息处处长代明亮

今年3月以来,“甘肃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截至五一假期结束,“甘肃天水麻辣烫”相关短视频和信息全网曝光量达到366.6亿次,天水成为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带动全省旅游市场“热辣滚烫”。

一是带火了天水及全省旅游市场。3月1日开始至五一假期结束,天水市累计接待游客1338.17万人次、游客旅游花费达到76.9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5.69%、36.52%。1-4月,全省接待游客1.04亿人次,初步测算游客旅游花费715亿元,分别较2023年同期增长33%和52.3%。

二是带旺了相关产业发展。除了文化旅游,天水麻辣烫带动了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娱乐体育、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批发零售、居民服务等多个行业提速发展,充分展现了“一业兴,百业旺”的巨大带动效应。一季度,“麻辣烫”相关行业拉动天水GDP增长约2个百分点。秦州区住宿场所基本每天处于饱和状态,全市重点监测的60家餐饮企业上座率由69%增至98%。

三是展现了甘肃深厚的历史文化。借着“麻辣烫”的东风,天水麦积山、伏羲庙等一大批人文景点火速出圈,《天水千古秀》《一画开天》等剧目先后驻场开演,武山捣蒜罐、永靖杂篮子等非遗表演接续助力,甘肃深厚的历史文化得到全面深入展现,让广大游客大饱眼福。

四是推动了地方特色美食尽显风采。天水麻辣烫的火爆出圈,再次唤醒了全国网友对中国传统美食的热爱。天水呱呱、浆水面、猪油盒、面皮等系列美食被媒体和网络达人“发现”,成为“网红美食”;东乡手抓、嘉峪关烤肉、靖远羊羔肉等省内其他地方特色美食陆续出圈。

五是创造了文旅融合的天水经验。省市文旅部门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组织各类演出团队,拿出“压箱宝贝”、亮出“看家本领”、展现“独门绝技”,生动展示了各自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创造了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天水经验。

接住麻辣烫“泼天的富贵”,得益于有力的政府管理、有度的市场调剂、有为的城市服务、有效的社会协同、有爱的民众参与。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指示批示,要求做实做细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省委宣传部统筹指挥,省文旅厅、省委网信办、省公安厅等部门和天水市委市政府组成工作专班,形成了全省上下联动、实时调度、每日报告的工作机制。省文旅厅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主要领导靠前指挥,紧盯“热点”、实时调度,分管领导带领专班人员深入天水一线办公,协同天水市委市政府全力做好服务保障。一是组织演艺助推热度。组织省级文艺院团、14个市州、56个县区、27个省外演艺团队走进天水,推出系列演出活动。二是整合媒体全网宣传。中央主流媒体、省外媒体、省属媒体、网络达人全力宣传报道,创造了一波又一波的热度。三是迅速加大市场供给。在天水古城、东煜广场、万达广场、上亿广场、会展中心先后开设麻辣烫美食街,举办文艺展演,在伏羲庙广场举办“甘肃麻辣烫及特色美食大PK”和“甘肃文创非遗市集展销”活动,极大丰富了现场游客体验。四是持续加强服务保障。推出全省A级旅游景区分时段免门票、提前开园、延后闭园等多种优惠措施,简化预约程序,最大限度满足游客参观游览需求。协调兰州铁路局增开“天水麻辣烫”旅游专列,兰州中川机场、同程旅行推出“经兰飞·麻辣烫之约”空铁联运直减优惠产品。另外,会同天水市全力保障游客食宿交通安全,指导做好游客服务等多方面工作,确保游客吃得放心、玩得顺心、住得暖心、行得舒心、游得安心、购得放心。

记者:近年来,甘肃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乡村旅游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请就乡村旅游发展情况作一介绍。

甘肃省文旅厅资源规划与乡村旅游处副处长、三级调研员张燕锋

我省地域广阔,各地乡村旅游资源差异性较大,我们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中,充分挖掘自然生态、乡村民居、民风民俗、历史村镇、生产生活的特色元素,按照景区带动型、城镇辐射型、通道景观型、产业依托型、乡村休闲型、创意主导型等6种模式全力打造乡村旅游。

根据《甘肃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的“建成30个乡村旅游示范县、300个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的发展目标,从2021年开始,我们每年投入1亿元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乡村旅游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省已建成乡村旅游示范县21个,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200个,培育乡村旅游合作社530个,创建国家等级旅游民宿29家。44个村、6个镇被国家发改委、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数量位居全国第7位。10条线路入选文旅部2023年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甘南州迭部县扎尕那村荣获“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临夏州妥家村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乡村旅游已成为全省文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3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81.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0.74%和81.54%,分别占全省总量的39%和17.6%。今年1-4月,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5312.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7.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58%和16.22%,分别占全省总量的51%和23.4%。这些数据是我们联合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对全省乡村旅游进行多维度、立体化数据测算得出的成果,不仅为甘肃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参考,也为全国乡村旅游发展树立了标杆。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挖掘乡村特色旅游资源、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做大做强乡村旅游规模、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紧盯目标,完成乡村旅游年度创建任务。按照“十四五”发展规划,今年我们继续投入5000万元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列入2024年创建计划的5个乡村旅游示范县、50个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和4个等级民宿建设,努力完成各项创建任务。

2、拓展提升,完善乡村旅游基础服务功能。全面改善现有乡村旅游示范县、样板村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标识标牌、供水供电、污水处理、信息网络等旅游基础设施,不断提高接待服务水平。将更多的分散农家乐按照星级宾馆、等级民宿管理服务模式,推动集群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切实改善乡村旅游住宿环境。

3、丰富产品,加快发展乡村度假康养旅游。围绕客源市场优化配置资源,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质量,推进乡村旅游由观光休闲为主向度假康养为主转变,将非遗展演、惠民演出集中到乡村旅游聚集区,支持乡村旅游点运用5G、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开发体验型、沉浸式旅游项目,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多的参与性、娱乐性的乡村旅游产品。

4、创新业态,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积极推动乡村旅游与田园农业、乡村产业、电商平台等多元融合,发展特色化、多样化、差异化乡村旅游特色产品,提升乡村农产品的商品转化率,带动乡村旅游商品销售,实现乡村旅游消费提档升级,让更多群众共享乡村旅游发展成果。

【温馨提示】欢迎各级宣传部、融媒体投稿;广告发布,广告片策划拍摄;纪录片、微电影、宣传片、短视频拍摄。

转发本网站信息,必须注明“来源纪录网”。

投稿邮箱:56253916@qq.com

新闻采访、业务联系电话:18152105610(微信同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