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兰州讯(刘康龙 摄影报道)12月16日,“简牍学文库”出版项目启动仪式在兰州宁卧庄宾馆举行。“简牍学文库”出版项目启动“简牍学文库”出版项目的启动,标志着甘肃简牍正式迈入系列式整理、体系化研究、高效化发展的新阶段。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文物局、省档案馆、甘肃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长沙简牍博物馆、读者出版集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单位领导与专家共同见证了简牍学研究的学术盛事。
近年来,在甘肃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指导下,在省文物局和简牍收藏、科研单位的有力支持下,甘肃简牍学研究成果推陈出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促使“简牍学”由“冷门”回暖,呈现出向“绝学”有继的良好局面,让千年简牍不断走出“深闺”,重焕光彩。
“简牍学文库”出版项目是在甘肃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简牍博物馆与读者出版集团联合策划推出的大型图书出版项目,囊括新史料、新方法、新观点的百种精品学术专著,以更好记录传播简牍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知识财富,也为学术界提供一个全面、权威的简牍学研究资料库。
项目立足简牍学百年研究基础,结合简牍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全方位展现国内外学者在简牍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项目拟出版100册,体系完备、门类齐全,史料翔实、论证严谨,将为建构简牍学学科体系提供重要文献支撑,是新时期国内外简牍学的集大成之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传承价值和社会意义。
据悉,简牍作为纸张发明以前中国文字最主要的典籍形制,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甘肃是简牍资源大省,已出土简牍65000多枚,占全国出土汉简总数的一半以上,素有“汉简之乡”的美誉。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2007年批准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加挂了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的牌子,2012年又批准该中心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分离出来,并更名为甘肃简牍博物馆,成为独立建制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承担简牍保护、研究、展示、弘扬等职能,既是省级专题博物馆,也是综合性文物科研单位。2023年9月,投资4.5亿元在省会兰州黄金地段建成了目前我国汉简藏量最大的专题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先后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用于简牍文物保护和整理研究工作,一大批珍贵简牍得到有效保护,出版了《悬泉汉简》等系列扛鼎之作。同时,甘肃简牍博物馆与西北师范大学联合共建“简牍学研究院”,与兰州大学联合共建“考古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旨在充分整合文博单位资源优势和高校科研优势,挖掘阐释甘肃简牍蕴含的深厚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实现1+1大于2的综合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