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兰州讯(刘康龙 摄影报道)8月27日,由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甘肃省新能源协会、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25年绿色能源与环境催化技术研讨会在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隆重开幕。来自学术界、产业界的中外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友人等200余人齐聚一堂,共话绿色能源与化学领域的创新突破与产业未来。
本次会议,聚焦“新能源技术创新”与“绿色化学发展”两大核心主题。会议是落实“双碳”战略、推动绿色技术落地的重要平台,汇聚了“学界翘楚、产业先锋、国际友人”,旨在以学术交流碰撞智慧火花,以技术合作赋能产业发展。
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魏军代表东道主致辞。他从甘肃“风光资源富集区”的地域优势切入,强调“绿色能源是甘肃高质量发展的‘金色名片’”,呼吁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加速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兰石集团总经理王志民作为产业界代表,分享了传统装备制造企业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创新实践,提出“学术研究的价值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技术创新的生命力在于服务国家战略”,引发在场嘉宾共鸣。
研讨会主旨报告环节。12场高水平学术报告围绕光催化、固废资源化、氢能、光电转化等前沿领域展开,既有基础研究的理论突破,也有产业应用的实践经验,充分体现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特色。
基础研究引领创新方向。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王伟俊教授率先带来提出光/电催化协同技术可同步实现制氢与塑料降解,为“白色污染”治理与清洁能源生产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兰石重装李鹏飞副主任以《含碳有机固废炭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为题,展示团队研发的“炭化协同技术”如何将工业固废转化为高附加值炭材料,助力“无废城市”建设;兰州大学丁勇教授聚焦《多酸分子催化剂光催化水分解及CO₂还原研究》,揭秘“光催化领域瑞士军刀”——多酸催化剂的结构设计与性能优化,为高效能源转化提供理论支撑。
产业实践赋能绿色转型。西北师范大学王其召教授的《半导体光电催化研究》报告,展示了团队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效率提升30%的“高效光电催化剂”;兰州大学刘强教授则以《基于绿色化学原则的光合成策略研究》颠覆传统高能耗合成模式,提出“光催化+常温常压”的绿色合成新路径;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陈作雁研究员的《光催化复合氧化深度水处理研究及应用》,通过石化、制药行业实际案例,证明其研发的光催化废水处理装置可实现COD去除率超90%,用技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产业界代表同样带来“硬核”分享:厦门大学陈吉祥副教授解析《ZnCdS光催化剂表面缺陷工程》如何实现“制氢+降解有机污染物”双功能;兰州交通大学任学昌教授针对铝灰固废难题,提出《铝灰碱法烧结熟料溶出过程及超声协同作用研究》,将铝溶出率从70%提升至95%;格罗夫氢能源马文杰合伙人以《氢储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展望》为题,从全产业链视角剖析绿氢制备、储运与应用的关键瓶颈,勾勒“氢能社会”未来图景。
“学术交流永无止境,合作共赢方能行稳致远。”会议主办方表示,未来将持续搭建“产学研用”长效合作平台,推动技术突破与成果转化,为“双碳”目标实现及“一带一路”绿色合作贡献更多“甘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