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编绘 魏孔连 文/图】
馓饭是兰州皋兰一带的传统面食,有早上吃一碗馓饭,快乐一天;晚上吃一碗馓饭,舒坦一晚,吃上一碗馓饭,一天干活不累的说法。
当然,这里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从个人品味而言,因为馓饭承载一定历史,吃的是馓饭,品味的却是内心深藏的记忆和对现实世界的认知。
做一顿馓饭手脚麻利者半小时就可以吃到口里。要准确掌握火候、洒面时速、馓饭时的力度与快慢。若要馓饭好,搅上三百六十搅。
首先在大铁锅里根据吃饭人口的多少,抓几把黄米,烧开大半锅水,等黄米半熟时,慢慢用馓饭叉子在锅里搅动,边搅边往锅里洒面。
做馓饭容易,做出一锅好馓饭是很不容易的,人与人做出来的味也不一样。讲究的是火候,火太大容易粘锅焦糊,也不能太小,达不到煎熬的温度,做了的馓饭“水泡子”。
做饭人火候把握不好,锅底下粘上一层厚厚的瓜瓜柔柔,只能哄孩子们吃说:“谁吃上了谁拾钱呢!”因此孩子们都争抢吃。
做馓饭还有很多讲究,如风箱吹得麦草火,柳树枝、果树枝烧火做饭也不一样。馓饭熟了还要倾一会,捂一捂,什川河口人最讲究,河口上的馓饭捂一捂。
兰州人吃的馓饭比较软,稀稀的;皋兰人馓饭比较硬,有皋兰馓饭窝折筷子之说。各地方做法不一样,口感也不一样。
吃馓饭时加一筷子油泼辣子,一小碟扁拔咸菜,最拿手的是臊子酸熟菜,洋芋酸菜加卤肉。
吃馓饭离不了酸菜,为腌酸熟菜邻里们相约榨菜,一榨就是一天,腌上三四缸酸菜,以备一年食用。
每天傍晚,家家户户同样的馓饭,因而弟妹们,邻家的孩子们一起吃馓饭,有时吃着吃着还进行吃馓饭比赛,看谁吃的快,看谁吃的干净。
一帮顽童比赛吃馓饭,两手端碗像是端簸箕一样,将碗里的馓饭投到空中,看谁投的高,看谁接得好。玩累了才狼吞虎咽一起吃起来。
酸菜馓饭成了游子们思念家乡的情怀,一兵哥哥在“谁不说咱家乡好”的讨论时说,我最爱我家乡的馓饭酸熟菜,引得战友们哄堂大笑。
那天没胃口,没精神,就做一顿馓饭,吃馓饭会使人不知不觉中回到那手舞足蹈的时光,温暖瓷实。吃馓饭,一边是远去的苦日子,一边是现在的好时光,与它紧紧相拥,唯有珍惜,一路向前。
三十晚上过年不吃馓饭,似乎对馓饭的下贱,这也成了我们这一带祖传的规矩,若过年的臊子面和酸菜馓饭同时放在桌子上,都抢着吃馓饭呢!
有时吃馓饭,吃出的是思念和不变的口味,无论走到哪里,都记着馓饭以及和馓饭有关的日子和我的故乡,我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