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设置
敦煌市【敦煌国际会展中心研学基地、敦煌(沙洲)夜市景区、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敦煌莫高窟】—张掖市【甘肃省山丹培黎学校】—武威市【八步沙林场】—兰州市【兰州水车博览园、望河亭、读者出版集团】
第一天
研学点:敦煌国际会展中心研学基地
研学课程:《艺术敦煌》
敦煌国际会展中心是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永久性场馆,以传承丝路精神、展示丝路文化、汇聚丝路力量为核心,打造了内容丰富的研学基地。实践体验,参与敦煌汉简、敦煌写经、敦煌泥坯画、敦煌扇画、敦煌剪纸、敦煌古法传统矿物颜料制作等手工课程。
研学点:敦煌(沙洲)夜市景区
研学课程:《美食征集令》
敦煌(沙洲)夜市景区是丝路美食和丝路工艺品的聚集地,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俗风情,被誉为敦煌“夜景图”和“风情画”。品尝当地特色美食,体验当地生活,完成小组美食打卡任务,用喜欢的方式展示敦煌美食文化。
兰州市中学生在鸣沙山开展研学课程
第二天
研学点:鸣沙山-月牙泉景区
研学课程:《山泉共处-沙水共生》
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地处敦煌城南五公里处,千百年来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中国最美五大沙漠之一”,是世界地质公园。讨论“鸣沙山”“月牙泉”名称的由来,探究鸣沙山-月牙泉的成因,探讨鸣沙山、月牙泉的生态保护价值。
研学点:敦煌莫高窟
研学课程:《飞天故里》
据史料记载,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迄今,莫高窟在1700多米长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保存了公元4世纪至14世纪的735个洞窟,分成南北两区。莫高窟是洞窟建筑、彩塑和壁画组合成的综合艺术,融汇了本土多民族艺术,又吸收了来自西域艺术的养分,形成了发展脉络清晰、自成特色的敦煌佛教艺术体系,彰显了恢宏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查阅资料,深入了解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为代表的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几代人薪火相传,择一事终一生的感人事迹,聆听精心保护和修复莫高石窟珍贵文物的经验做法,大力弘扬莫高精神,激发大家潜心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艺术的热情。组织观看《又见敦煌》大型实景演艺项目,深度体验这部用匠心打造史诗绝唱,用艺术传承敦煌文化的经典之作。
第三天
研学点:甘肃省山丹培黎学校
研学课程:《手脑并用 创造分析》
山丹培黎学校由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新西兰著名社会活动家路易·艾黎于1943年创办。学校秉承“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办学宗旨,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和终身教育理念,寄托着“为中国的黎明培育新人”的美好愿景,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实用技术人才。2006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了解路易·艾黎的生平事迹和培黎学校办学历史,深切感悟路易·艾黎大爱无疆的国际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人道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坚忍不拔的创业创新精神。知识传承,了解并梳理不同教学模块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完成所选的实践教育项目。
第四天
研学点:八步沙林场
研学课程:《当代愚公》
八步沙,是腾格里沙漠南缘、古浪县北部的一个风沙口。这里曾经寸草不生,风沙肆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连年干旱少雨,黄风黑浪不时涌起。为了保护家园,古浪县土门镇的六位老汉在承包沙漠的合同书上摁下手印,誓用白发换绿洲。几十个春秋走过,一个由乔、灌、草结合的绿洲将八步沙周围的十万亩良田紧紧裹在“怀抱”中。三代治沙人持之以恒,用生命和汗水,铸就了一道无比坚实的生态屏障,用顽强拼搏、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书写着“荒漠变绿洲”的奇迹。收集资料,为宣传“八步沙精神”做一份宣传海报,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八步沙精神”。
第五天
研学点:兰州水车博览园
研学课程:《水车之都》
兰州水车博览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百里黄河风情线滨河东路黄河南岸。水车广场荟萃中外风格迥异十数轮水车,手推、手摇、脚踏水车散布其中,是世界水车文化最丰富的主题公园。探究兰州水车外形结构特点,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水车装置设计;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兰州水车制作技艺;探讨兰州水车给兰州人民带来了哪些影响。
研学点:望河亭
研学课程:《黄河之滨也很美》
望河亭位于兰州市城关区黄河之滨,是一座古老而庄严的亭台式建筑。亭内有观景台,可以俯瞰黄河美景,也可以远眺兰州市区的壮丽景色。探究分析,解读和领略“黄河之滨也很美”的内在含义。
兰州市永登县中学生、兰州市小学生在读者出版集团开展研学课程
研学点:读者出版集团
研学课程:《涓涓润读者》
读者出版集团于2006年在原甘肃人民出版社(1951年成立)基础上,以《读者》杂志品牌命名改制而成,是涵盖出版、印刷、发行、物业、文旅、文创六大版块的综合性文化企业。《读者》杂志自1981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肯定,赢得海内外读者的喜爱,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参观《读者》编辑部,采访编辑,了解《读者》的编辑过程;了解《读者》走过的不平凡之路,思考这本杂志在期刊领域的地位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