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网

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 推动定西高质量发展

经济频道
2024-06-27

本网定西讯(融媒体中心 报道)627日上午,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发言人来了”新闻发布活动(定西专场)——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推动定西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刘伯荣,为大家介绍全省中医药工作取得的成效。同时邀请到定西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范红梅,介绍定西市中医药产业发展以及特色亮点做法。出席发布会的还有定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郭凯,定西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岳中平,定西市商务局局长李青鹏,定西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局副局长喻伯平,陇西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张军平,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1_副本.jpg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刘伯荣

记者朋友们,大家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甘肃中医药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研发生产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特别是要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甘肃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有人文始祖伏羲、医祖岐伯、三国名医封衡、针灸鼻祖皇甫谧等历史名家。武威汉代医简和敦煌医学是我国中医药文化资源宝库。甘肃群众历来有利用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传统习惯,“爱中医药、信中医药、用中医药”氛围浓厚。甘肃中医药资源量大质优。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现有中药资源3626种,人工种植(养殖)220余种,规模化种植(养殖)110余种,道地药材30余种,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的美誉。甘肃中医药产业潜力巨大。我省获批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连续四届举办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第五届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正在有序筹备中。2023年,中医药全产业链规模达808亿元,发展势头良好,产业前景巨大。

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中医药振兴发展,科学统筹传承与创新,探索形成了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甘肃模式”。今年1月25日,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全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中医药强省建设开启新阶段。

第一,中医药体制机制健全完善。一是高位部署推动落实。省委、省政府将中医药产业确定为全省十大生态产业、十四条重点产业链之一;组建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协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系统完善法规政策。在全国率先修订颁布《甘肃省中医药条例》,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甘肃省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利好,中医药政策体系基本健全,为抢抓发展机遇抢占了先机、提供了支撑。三是部门协同高质高效。省级有关部门强化协同联动,出台中医药教育改革、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等一系列配套政策,中医药工作合力进一步凝聚。

第二,中医药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一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全省构建以中医类医院为主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为补充的多层次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所有综合医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中医馆全覆盖,97.3%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二是项目建设落地成势。一大批国字号项目落户甘肃,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2个、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1个,4个市州获批建设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其中3家已建成投入使用。三是服务能力加快提升。获批建设22个国家优势专科、43个重点专(学科)科,省中医院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痹病学和甘肃中医药大学伤寒学入选国家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名录。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三中心一专科”建设,建设中医(专科)医疗中心15个、中医康复中心6个、中医治未病中心6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104个,一批中医专科集群逐步形成,中医药核心指标显著提升。全省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开展10项以上、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开展6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在甘肃,40%的诊疗人次由中医药服务提供。四是综合改革深入拓展。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改革试点工作,首批遴选确定中医优势病种10种、12个病种开展中医日间诊疗。开展院内中药制剂全省调剂使用、“陇药名方”遴选试点,395种院内中药制剂纳入目录,杜仲腰痛丸、宣肺化浊丸等被确定为10大“陇药名方”,140种中藏药饮片、25种民族药、666种院内中药制剂纳入基本医保基金支付范围,中医药改革势能凸显。

第三,中医药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一是药材品质持续提升。深入实施国家道地中药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中药材三年倍增及提质增效行动计划,率先开展国家中药材GAP监督实施示范建设,推动中药材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现有国家地理标志(原产地保护)认证的中药材品种23个、中药材“三品一标”产品49个、国家中药材GAP种植基地9个,2023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510万亩,标准化种植率达到60%以上,当归、党参、黄(红)芪、大黄、甘草“陇药五朵金花”全国占有量和品质均名列前茅。二是加工制造稳步推进。率先开展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建成60个标准化产地加工车间。加快培育陇药大品种大品牌,现有中药批准文号1553个、独家品种63个,12个中医药商标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保护,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中成药大品种23个,入围国家100个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2个。建成中医药产业园6个,陇西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火炬中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引进国药集团、广药集团等一批知名中药制造企业落户甘肃,培育甘肃药业集团、兰州佛慈、陇西一方等一批中医药骨干企业。2023年,全省规模以上中医药生产企业106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29.62亿元,同比增长21.6%。三是仓储流通规模发展。构建立足西北、辐射全国的中药材仓储市场流通体系,支持中药材市场和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全省现有规模较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6个、中药材产地市场10个、千吨以上仓储物流企业35家、限额以上中药材批发零售销售企业151户。建成75个县级电商中心,培育一批中药材网货品牌。2023年,全省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到180万吨,中药材交易品种320多个,中药材年交易量220多万吨,中药材交易额350亿元。

第四,中医药传承创新成效显著。一是人才队伍逐步壮大。获评国医大师2名、全国名中医6名、岐黄学者2名、青年岐黄学者3名、全国中医优秀人才35名、全国各类骨干人才170名,累计评选甘肃省名中医299名。巩固发展陇中正骨、甘肃郑氏针法等学术流派,累计建设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48个,率先开展省市县乡村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遴选指导老师3903人,培养继承人9560人。二是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省级创新平台28个。新开发院内中药制剂2个并获药监部门备案,不断打造陇药优势品种。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获批建设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建成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2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2个,建设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7个、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示范基地7个。三是对外交流持续深入。成功举办四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签署框架协议、投资合同、采购供货协议超过500亿元。在12个国家建立16家岐黄中医中心(学院),累计诊疗患者约18万人次,培训境外医师200余人;吸引国外300余名学员来甘培训,招收22个国家200余名留学生攻读学位。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获批国家中医药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兰州佛慈等企业完成240多种中药产品海外注册,加快甘肃中医药“走出去”。

省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定西市中医药工作,重点从政策支持、项目建设、服务能力、产业发展等方面大力支持定西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一是支持定西市争取国家中医药新项目。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建设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定西医院,中央财政拟投入近5亿元。支持定西市中医院建设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争取中央投资1亿元,全力推动国家重点项目落地定西,助力中医药事业加速发展。

二是支持定西市构筑中医药服务新高地。在定西市布局建设国家中医优势专科2个、中医药重点专科1个,省级区域中医(专科)医疗中心2个、中医治未病中心1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9个,支持6个县级中医类医院开展“两专科一中心”建设,累计投入服务能力提升建设资金近6000万元,助推中医药服务能力提质增效。

三是支持定西市打造中医药产业新引擎。支持定西市全力打造“中国药都”,聚力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国家中药材GAP监督实施示范建设,连续在陇西县成功举办四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持续提升定西中医药工作影响力;全面支持定西市建设全国中药材标准化绿色药源基地、中药原料药供应保障基地、中药材战略储备基地,辐射带动全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支持定西市争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标杆。今年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批复定西市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全国共54个,甘肃省唯一一个)。全力支持定西市聚焦制约中医药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着眼制度创新、机制完善,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为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创造亮点、提供样板。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为抓手,全力推动全省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贡献中医药力量。

定西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范红梅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向大家介绍定西中医药工作情况。首先,我代表定西市人民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定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表示诚挚的谢意!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要求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定西自古就有“千年药乡”“天然药仓”的美誉,作为全省唯一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地级市,6月13日,省委书记胡昌升在定西调研时强调,要“加力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样板区,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这为我们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明确了着力重点。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就定西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做法和成效作一介绍: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组织领导。我们在全省率先成立中医药产业发展办公室,2019年机构改革中升格为正县级的政府组成部门,并成立中医药管理局,全面负责中医药产业和事业发展工作。同时成立中医药研究院、岷县当归研究院、陇西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库等机构,建立了完备的中医药管理体系与科研机构。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先后制定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定西市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定西市“十四五”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措施,支持中医药产业做大做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二是依托道地优势,强化中医药传承创新基础支撑。定西海拔适宜、光照充分,气候温凉、雨水合节,最佳的适种条件孕育了岷县当归、陇西黄芪、渭源白条党参等多种道地药材,其中的有效成分含量远超药典标准,因品质上乘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定西干而不燥、凉而不阴,特别适合大宗中药材仓储交易。全市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130万吨,已建成以陇西首阳、岷县当归城等5个大型市场为龙头的中药材市场体系,年交易量145万吨、交易额270亿元。

三是突出集链成群,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全链条发展。着力推动中医药全链条加速提升、全过程质量管控、全生命周期服务,构建了从种植、加工、交易、研发到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已建成陇西、岷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等5个中医药产业园区,引进中国中药控股、广药集团、天士力控股等知名药企落户,中药材加工企业达到103户,年加工产值90亿元,拥有药品批号338个,培育形成了以中药饮片、配方颗粒、生物制药、康养保健等为主的产业链条,中医药全产业链产值达454亿元,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态势。

四是健全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着力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全市实现了县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综合医院中医科室设置、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建设、村卫生室使用中医药并开展适宜技术“四个全覆盖”,以公立中医医院为主体,中医药专科专病和综合医院中医科为重点,乡镇(社区)、村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民营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市中医医院成功创建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正在加快建设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中医中药在医疗服务、康养保健方面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进一步显现。

五是弘扬岐黄国粹,厚植中医药传承创新文化沃土。广袤的陇中大地自古就是孕育中医文化的沃土,定西老百姓历来就有种植和使用中药材的传统。近年来,我们大力弘扬“岐黄文化”“医圣封衡”等中医药文化,先后推出《李时珍传奇》《渭水医魂》等多部秦腔戏剧精品,精心筹办“中医药健康文化节”“中医药健康文化服务月”等系列活动,广泛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进社区、进机关、进家庭、进企业、进校园等“五进活动”,在新媒体平台开设“名中医谈康养”等节目,全市上下“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已蔚然成风。

定西作为甘肃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和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举办地,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正逢其时、大有作为。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书记胡昌升在定西调研时提出的“一区三地”目标定位,坚持以医带药、以药促医、医药共融、共同发展,加力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定西实践提供坚实支撑。

媒体朋友们,第五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将于8月下旬将在陇西举办,我们真诚期待与各界嘉宾届时相约定西,深入交流、增进共识、共话发展。

记者:定西市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请问下一步在中医药工作的宣传推介方面有哪些考虑?

定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郭凯

定西借助举办药博会等难得机遇,广泛宣传推介深厚的中医药文化积淀和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特别是中央和省属各级媒体长期以来持续关心关注定西中医药工作,围绕我市中医药产业事业发展成效和生动实践,推出了一批有特色、有声势、有深度的优秀新闻作品,有力提升了“药都薯乡 壮美定西”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下一步,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持续做好定西中医药工作的宣传推介。

一是广邀媒体看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各级各类媒体的互动沟通,广泛邀请媒体朋友深入定西,充分挖掘定西丰富多元的中医药文化,多角度展示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的成效亮点,通过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为加力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样板区和打造“中国药都”提供更加有力的舆论支持。

二是聚焦节会强推介。依托举办药博会这个国字号节会,以及系列中医药领域招商推介活动,高层次、高水平策划活动总体宣传方案,通过内宣外宣同频共振、主流媒体与自媒体同向发力,全媒体、多角度组织会前预热宣传、会期集中宣传、会后常态宣传,以大声量、大流量、高质量的宣传阵势助力各类节会活动出圈出彩,为展示形象、招商引资和会展经济贡献应有的宣传力量。

三是特色宣传拓内涵。我们将统筹指导市县新闻媒体,与有关行业部门协同策划,邀请权威中医药专家、国医大师和知名文化学者,深入解读中医药资源优势,通过各媒体平台高频次推出《名中医谈康养》《主播带您体验康养》等特色专栏,推动中医药在新时代的文化传播、情感传播和知识传播。继续推动“定西市全民悦中医”行动、“中医药健康文化节”“中医药健康文化服务月”等活动常态化开展。进一步深化中医药主题文艺创作,推出越来越多的“爆款”文艺精品,让“药都薯乡”成为定西独特的文化符号。

记者:定西市今年成功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下一步在用好这一特色“招牌”上有哪些具体考虑?

定西市卫生健康委主任 岳中平

今年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54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市中,定西市作为甘肃省唯一市州成功入选,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甘肃省特别是对定西市中医药工作的肯定,也饱含着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对定西市中医药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入选建设,必将对推动定西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发挥积极的重要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定西中医药发展优势,聚焦省委书记胡昌升近期在定西调研时提出的“加力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样板区”要求,着力打造具有“定西特色”的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定西建设提供有力的中医药支撑。具体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聚力名院引领,推动中医医疗资源扩容布局。依托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着力做强做优市级中医医院,发挥龙头作用,辐射带动县区中医医院发展。以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定西医院为主体,以县级中医医院为单元,推动建设市级中医医联体,探索组建全市“中医专家联盟”“中医专科联盟”,全面盘活市内中医药优质人才、专科资源,集中精力打造一批优势突出、辐射力强的中医优势专科集群,辐射带动全市中医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对优质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二是聚力道地引领,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建设“全国中药材标准化绿色药源基地、中药原料药供应保障基地、中药材战略储备基地,构建西北中药材交易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的“三基地两中心”定位,持续强化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提高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水平;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推进中药材产地加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打造全国性中药材专业市场和集商品展示、价格发布、交易支付、物流售后、品牌推广及行情监测等功能为一体的中药材交易平台;着力构建中医药标准化种植体系、中医药精深化加工体系、中医药专业化市场体系和中医药服务保障体系、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体系,全力打造中医药产业“定西品牌”。

三是聚力科技引领,推动中医中药产业互融共建。持续秉持“以医带药、以药促医、医药并举、药医共荣”的发展思路,积极推动院企、院校合作,全面推动中医民间经方验方以及相关中医药产品成果转化;积极支持政研企联合,推动建设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库、中药材检验检测中心、中药材溯源体系等道地药材产业发展科技平台。同时,以当归、黄芪、党参三大地产道地中药材纳入食药同源目录为契机,强化中医药科技创新,培育一批大健康知名品牌,打造建设大健康产业集群,力争将定西打造成为全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区。

记者:今年即将召开的第五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目前筹备情况如何?本届药博会有哪些特色亮点?

定西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局副局长 喻伯平

感谢您对定西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关心。第五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将于8月23日至25日在定西市陇西县举办,本届药博会主题为“传承创新 开放共享 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共策划设置开幕式暨产业合作大会、药食同源健康产业发展论坛暨陇港澳药食同源健康产业发展学术交流与产业对接会、首届全国中医药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大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三届非物质文化遗产(陇西)论坛、中医药产品展览展销、中医药产业发展投资考察及大健康体验活动等12个分项活动。目前,大会组委会和相关工作机构已组建完成,总体策划设计、宾客邀请、招商赞助、招展布展等筹备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今年药博会是首次探索建立市场化办会机制,省、市、县高度重视,给予市场化办会主体服务保障方面全力支持,对比历届药博会,在策划上突出四个方面的特色亮点。

一是办会模式更加机动灵活。市场化办会既有利于减轻政府财政支出的负担,又可以激发市场的活力。主办单位将通过药博会的品牌效应和吸引力,让中医药产业链上的各类企业广泛参与进来,给他们冠名赞助的机会,让企业在这一平台上展示形象、推介产品、扩大销售、实现交易,从而在展会中得到收益,进而引领全市会展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二是招商引资更加广泛务实。本届药博会除中国中药协会等单位主办外,还广泛吸纳中国中药控股、广州医药集团、扬子江药业、国药南方(海南)实业等医药头部企业支持办会,这些协会、学会、商会及知名企业将发挥深厚的行业资源优势,面向全国招商招展,吸纳赞助、配合支持办会,并通过业务拓展、以商招商、资源深度开发利用等形式,在定西市域内投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链项目,实现合作共赢。

三是会议内容更加新颖丰富。大会共设计了12项主要活动,其中六项活动是主办方提出的新主题、新内容。特别是首届全国中医药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大会、第三届非物质文化遗产(陇西)论坛全面体现了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要求,呼应了本届药博会“传承创新  开放共享  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丰富了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搭建了中医药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平台。

四是研讨话题更加契合发展。中医药投资发展(陇西)论坛、陇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暨区域品牌建设大会两个论坛重点突出中医药开放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陇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品牌建设等内容开展交流研讨,完全契合省委书记胡昌升近期在定西调研时提出的“加力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样板区”要求,也将为定西建设“三基地两中心一示范区”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在此,也热忱欢迎省内外相关医药机构、社会各界人士和客商参会,期待媒体朋友届时参与大会宣传报道,为大会成功举办加油助威。谢谢!

记者:定西市中医药资源得天独厚,请问近年来中医药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哪些计划?

定西市商务局局长 李青鹏

定西市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药材资源丰富、发展优势明显。近年来,定西市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把招商引资作为中医药产业延链补链、集群发展的有力抓手,聚焦中医药产业精准谋划招商项目、建立目标企业清单、编制产业招商图谱、组建产业链招商专班,借助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先后4次举办中医药产业招商大会,在石家庄、青岛等地举办中医产业专场招商推介活动,引进华润集团、广药集团、扬子江药业、奇正藏药、山东天成药业、福建承创堂等一批中医药百强企业和行业知名企业落户定西,中医药产业招商取得了新成效、实现了新突破,为全市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打造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样板区,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绿色药源基地、中药原料药供应保障基地、中药材战略储备基地,以“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以高质量招商引资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

一是强化节会招商引项目。利用兰洽会、药博会等重点节会平台,大力宣传“陇西黄芪”“渭源党参”“岷县当归”品牌和道地药材品质,全面推介定西中医药产业发展优势,签约引进更多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

二是聚焦招大引强补链条。紧盯中医药百强企业、龙头企业,大力开展“一对一”上门招商,签约落地更多知名药企,加快形成饮片加工、中药有效成分提取、配方颗粒、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康养保健、医药化妆品等产业链条和产品体系。

三是优化投资环境促落地。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坚持招商项目全周期、全要素服务保障,对签约的中医药重点产业项目、重点目标企业组建专班包抓推进,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

记者:陇西县作为药博会承办地,已成功举办了四届,第五届即将举办,请问这几年陇西中医药产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效,有什么亮点?

陇西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 张军平

近年来,陇西县抢抓甘肃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有利机遇,全面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从2018年起已成功举办四届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有力助推了陇西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县中医药全产业链产值从2018年的108.5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353.5亿元,中医药产业对全县财政和农民收入的贡献率接近三分之一,已真正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总结这几年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四个方面:

一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依托中国药都·陇西药圃建成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甘肃库,新培育陇芪、渭党等系列品种10多个,建成全省首家中药材种子标准化加工车间。每年筹措专项扶持资金3000多万元用于中药材基地建设,绿色标准化种植面积从2018年的20万亩扩大到目前的43.1万亩、总面积达53万亩,居全国县区首位,先后被国家工信部和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国家级中医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和“国家区域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今年被授予“三无一全”基地建设示范县荣誉称号。

二是加工链条不断延长。聚焦打造集中药饮片、提取物、成药、保健品等为一体的中医药加工体系,先后引进国药、广药、扬子江等知名中医药加工企业29家,建成7.5万平方米的陇西中医药产业孵化园,入驻初加工企业12家,较大规模企业达64家,引进国药准字号产品65个、研发健字号、食字号等保健产品26个,年加工转化中药材35万吨,初步实现由初级切片向饮片炮制、有效成份提取、成药制造、配方颗粒、保健品开发等精深加工全产业链的拓展延伸,加工环节产值达到114.4亿元。

三是仓储交易不断提升。发挥干而不燥、凉而不阴的自然气候优势,按照“做优存量、引进增量”的思路,大力发展规模化仓储。建成陇西中药材物流园、康美甘肃西部中药城、中国中药陇西中药材交易仓储中心等一批仓储基地,带动发展中药材仓储企业达到130家,仓储面积达到55万平,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从100万吨提升到120万吨,年周转量200万吨。建成中药材交易专业市场23处,年交易量100万吨,交易额近200亿元,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有份额达到20%以上,党参、黄芪等部分品种占到全国一半以上。

四是品质品牌不断擦亮。积极推进产品检测常态化,与天士力集团合作成立甘肃数字本草检验中心,搭建了县、乡、村、企四级中药材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为保障中药材品质提供了有力支撑。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陇西先后被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全国中药材(黄芪、党参)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陇西黄芪”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陇西白条党参”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累计申报注册“惠森”“陇山渭水”等中药产品商标30多个。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成为继兰洽会、敦煌文博会之后甘肃又一张对外宣传名片。

媒体朋友们,8月23日至25日,将在我县举办第五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诚邀大家届时来陇观光考察、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温馨提示】欢迎各级宣传部、融媒体投稿;广告发布,广告片策划拍摄;纪录片、微电影、宣传片、短视频拍摄。

转发本网站信息,必须注明“来源纪录网”。

投稿邮箱:56253916@qq.com

新闻采访、业务联系电话:18152105610(微信同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