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晓春
距康乐县城不足十公里的苏集川东南部,有条因“八石”传说而闻名的八丹沟,美丽的麻湾村位居于此。
醉美四月,跟随县作家协会采风组赴麻湾村采风。车辆行驶在临康和二级公路上,路边枝芽嫩绿的柳树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宛如一群绿衣仙子翩翩起舞;粉嘟嘟的花瓣簇拥在一起,像是天边的云霞落入了人间。
不觉间,便到了八丹乡麻湾村。这里群山起伏,云杉树翠绿,桃杏花绽放,水泥路交错,新民居掩隐,如“龙飞凤舞”舞着村子的灵动与鲜活,舞着绿意情浓带给人们的幸福生活。在村委会,我们赠送了文学刊物和书法、绘画作品,村支部书记马虎成带我们到阴洼山杏林采风。他说,2016年,在6社至12社阴洼山坡度45度以上耕地全部“退耕还林”栽植山杏5万余株,光杏核收益亩均500余元。地楞畔,山坡上,密林间,到处都是一片片粉妆的世界,一片片花的海洋。杏树如铁树簇立,蓓蕾陡然间如红梅初绽,漫山遍野是粉嘟嘟的杏花怒放,有粉白的,如雪如云,粉红的,胜过桃花娇艳,更有甚者,一树树蜡白透亮,如千树万树梨花盛开。一阵微风吹过,花朵轻轻摇曳,片片花瓣飘落,似乎是在空中跳起了优雅的舞蹈,那么轻盈自然。登上山顶举目远眺,苏集川、八丹沟掩隐于绿色和花间,白墙红瓦时隐时现。洁白的云朵如同棉花糖一般,在天空中悠闲地飘荡着,它们时而像骏马奔腾,时而像绵羊吃草,时而又像仙女起舞,变幻出各种奇妙的形状。
穿过一条条宽阔整洁的水泥路、一幢幢漂亮精致的新民居,我们来到得祥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栋宽敞的牛舍内,体型健硕的“西门答尔” “安格斯”肉牛悠闲地咀嚼着草料,不时发出“哞哞”的欢快叫声。正在为牛群添加草料的养殖户马得祥说:“经过科学养殖管理,这些肉牛体型壮硕,毛色光亮。目前,养殖规模达到120头,年收入达到10万多元。”随后,我们又来到金城牧业,只见标准化羊舍依地势有序排列,通风、采光条件极佳,为肉羊养殖营造了舒适的环境。据悉,该村抢抓牛羊奖补政策机遇,使全村牛养殖达1439头,羊养殖11380只,实现“千头牛,万只羊”预期目标。
田间地头,绿意蔓延,村民们抢抓农时整地、挖垄、移栽,有条不紊地开展中药材柴胡种植,他们忙碌的身影与自然和谐相融,交织出一曲悠扬的田园之歌。“我承包耕地53亩,2024年种植中药材柴胡21亩,党参育苗6亩。享受奖补柴胡4200元、党参育苗18000元,在柴胡釆收时节,以亩均3280元售出,党参育苗亩均净收入2200元,全部净收入104200元”,麻湾村十四社社长王有录说。据介绍,该村六、七、八社有中药材贩运大户27户,年销售中药材400余吨,产值2000余万元,种植中药材柴胡1328亩。靠中药材盖起小别墅的村民比比皆是。
村支部书记马虎成说:今年,县上确定麻湾村为示范村,目前已完成设计,将付诸实施,这将极大地提升全村整体面貌和品味。今后,将立足村情实际,继续加大产业转型,在大力发展牛羊养殖的同时,成立牛羊养殖科技协会,科学化养殖、精细化管理,共同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抱团发展,做大做强牛羊产业,形成规模,创立品牌;加大环境整治,创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深挖天然禀赋,以八石文化为底蕴,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平坦的硬化路上车辆穿梭,漂亮的新民居前村民悠闲。田野里绿意盎然,路两旁繁花似锦,构成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麻湾新画卷。
(摄影/赵志秀 马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