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网

庆阳文化魅力之城 农耕之源文明气象

经济频道
2025-04-29

59_副本.jpg

本网庆阳讯(融媒体中心 报道)429日,甘肃省委宣传部“发言人来了”(庆阳专场)新闻发布暨“挑大梁 作标杆 庆阳高质量奋进谱新篇”集中采访活动。记者了解到,庆阳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会处,坐落于世界上黄土堆积最厚、塬面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天下黄土第一塬”上,是一座生态宜居之城、文化魅力之城、创业创新之城。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是全国唯一集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东数西算四大国家战略于一体的地级市。辖71区,116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1261个行政村、112个社区,常住人口260万。

58_副本.jpg

农耕之源是庆阳的文明气象。庆阳是周先祖诞生之地,也是中国农耕文明肇始之地,早在3000多年前,周先祖不窋在此“教民稼穑”,开启了华夏农耕文明先河。庆阳有千万亩以上的森林、草原和耕地,是农牧业最适宜地区,素有“陇东粮仓”美誉,近年来因地制宜探索出以种植业为基础、养殖业为牵引、菌业为纽带的“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聚力打造“牛羊猪鸡果菜菌药”百亿级产业集群,成功获批整市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岐黄故里是庆阳的文化标识。庆阳拥有足够的历史长度和文化厚度,“环江翼龙”和“黄河古象”、第一块旧石器出土于此。中医鼻祖岐伯诞生于庆阳,曾在此与黄帝谈医论道,成就了中华医学元典《黄帝内经》。境内发掘的南佐遗址,是5000年中华文明史的实证之一。东汉思想家王符、西晋学者傅玄、明代文学家李梦阳等庆阳杰出人才,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庆阳民俗文化独树一帜,香包、陇绣、民间剪纸、道情皮影和陇东民歌被称为“庆阳五绝”。

46_副本.jpg

北石窟驿文旅项目。北石窟驿国家AAAA级景区是庆阳北石窟寺文化生态旅游区核心景区、全市旅游重点建设项目。景区位于太平镇柳咀村蒲河、茹河与西峰区董志镇北石窟寺相交的“三角区”,距庆阳市区15公里,距镇原县城35公里。旅游区规划总面积29.8平方公里,其中镇原片区规划建设18.92平方公里,核心地块占地1.17平方公里。景区于2015年启动建设,2018年底建成并投入运营至今。景区现有镇原旅游文化展示板块、北石窟驿站板块和“上善若水”体验和北石窟寺板块四大板块,占地448.18亩。

48_副本.jpg

镇原旅游文化展示板块重点展示镇原本土历史文化,主要建设有景观廊桥、形象阙门、揽胜台、镇原文化苑、丝路风情园、张骞像等景观。北石窟驿站板块重点复原丝绸之路彭阳古城和驿站原貌,再现丝绸之路的繁华场景,以汉唐建筑为主,重点展示镇原厚重的丝路文化、民居文化、书画文化、民俗文化等。主要建设有紫气楼、风情水街、大小八卦地坑院、春秋书院、亲子游乐场、越野赛车基地等景观。上善若水体验板块为水上娱乐体验项目。主要设计有大喇叭、滑梯、冲浪、闯关、摩天轮等项目。2024年10月中旬,北石窟驿景区由惠达公司接管正式开园运营,10月底,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目前,景区业态布设升级工作火热展开,力争4月20号要全面完成,4月25号正式重启运营,五一假日景区将以全新特色、全新业态、全新面貌、高品质旅游产品迎接四海宾朋,成为庆阳市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业态最全、体验感最强旅游体验目的地。年预计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亿元。

庆阳市博物馆。庆阳市博物馆位于和谐广场南侧,占地面积23.04亩,建筑面积12800平方米,是甘肃省目前规模较大的地市级博物馆之一,于2012年5月18日正式免费向公众开放。共有常设展览9个,分别为:庆阳历史文物展、庆阳古生物化石展、庆阳佛教艺术展、庆阳历代名人展、庆阳革命历史文物展、庆阳香包展、庆阳书画展、庆阳剪纸展和庆阳皮影展,另有历史文物临时展厅和临时书画展厅,每年接待观众量达30多万人次。庆阳市博物馆藏品丰富,以古朴神秘的陶器、举世无双的商周玉器、富丽堂皇的汉唐铜镜、流光溢彩的宋金瓷器和千姿百态的佛教造像最具特色;馆藏文物12428件,珍贵文物1914件(其中一级文物60件、二级文物235件、三级文物1619件)。全世界体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黄河象化石和“环江翼龙”化石驰名中外,中国第一块旧石器出土于我市华池县赵家岔。著名的商代“作册吾”玉戈、汉代“彭阳”铜鼎和宋代玉壶春瓶为省内仅见瑰宝,绚烂多彩的民俗展品和弥足珍贵的革命文物也是我馆的特色。

1995年,经原庆阳地委批准,庆阳博物馆被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8年被列为甘肃省第一批免费开放的博物馆。2013年2月,国家文物局批复我馆具有二级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单位。2013年4月,国家文物局批复我馆为国家三级博物馆。2020年12月,成功晋级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IMG_0185_副本2.jpg

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位于庆阳农耕文化产业园区,占地75亩,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于20123月开工建设,20139月完成装修布展并对外开放。是全国唯一一座融学习观赏、研究探讨、诊疗咨询、养生休闲为一体的以岐黄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博览馆,也是全国最大的岐黄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

博物馆外型为秦汉风格仿古建筑,呈“品”字型布局,中间为博物馆,两侧分别是岐黄中医名医馆和岐黄中医药养生馆。博物馆以岐黄中医药文化为主题,以中华五千年中医药历史为主线,立足庆阳本土,囊括全国杏林,该馆共分4层,共设思想圭臬、岐黄溯源、悬壶济世、和谐共生4个展厅、11个展示单元,展出中医药文物1800多件,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岐黄中医药文化的深厚恢宏与博大精深,再现了岐黄中医药文化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和丰硕成果。博物馆三楼展出的《中国岐黄中医药文化千米画卷》是集全国百余位书画名家联合绘制而成,画卷总长度为1080米,绘制故事场景760多幅,编绘中医人物3000多名。是迄今为止以国粹国画形式表现国粹中医药文化内容的全国最长的唯一的一幅艺术画卷。

IMG_0161_副本.jpg

2014年,博物馆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国家中医师承甘肃岐伯基地。2015年底在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挂牌成立了“甘肃岐黄中医药研究院”。2016年馆藏《中国岐黄中医药文化千米画卷》荣获世界上“最长的中医药文化千米画卷”证书(世界纪录协会颁发)。荣获甘肃省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示范性博物馆。2018年荣获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称号。近年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和庆城县历届政府的不懈努力下,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成为了庆阳向外推介岐黄中医文化及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也是展现庆阳独特的中医药文化魅力和资源优势的重要场所,必将为传承华夏文明和弘扬中医药国粹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60_副本.jpg

庄子峁生态农庄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该项目位于环县洪德镇耿塬畔村的庄子峁生态农庄,是环县首个落后山区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农庄,也是甘肃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

70_副本.jpg

农庄在公益助农人杨清艳的带领下,按照“一户一品、自主经营、人人参与、分类指导、户户直播、抱团发展”的思路,引导22户群众打破原有产业边界,建成8个小作坊、3个养殖中心、8个产业基地、2个体验区,逐步实现专业化、集约化发展的农村经济。农庄围绕“农”字做文章,赋予农事农活文化内涵,赋予农特产品文化价值,在全民全域全媒体开展直播,同步销售农产品,把手机变成了人人拥有的“新农具”,直播变成了家家会干的“新农活”,农特产品变成了天天能赚钱的“新旅游产品”,农民变成了人人会直播的“新农人”,山峁变成了活力焕发的“新农庄”,不断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全产业链,让庄子峁成为乡愁体验的“新场景”和休闲度假的“优选地”,成功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61_副本.jpg

2024年,农庄带动周边其他乡镇、村的56户“乡愁”产业能人加入其中,庄子峁“产业集团”由原来的22户发展到如今的78户,全年接待游客8万人次,实现销售收入260万元,户均收入达到1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1万元。

76_副本.jpg

庆城县金诚果蔬有限公司。庆城县金诚果蔬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产、仓储、销售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白马铺镇果业能人肖正川于2011年投资新建,总占地33598平方米,注册资金1200万元。2018年,公司积极开展以测土配方、果园托管、订单收购、仓储销售为主的果肥一体化综合服务,总资产达1.5亿元,冷藏保鲜库50座,年保鲜冷藏量2.5万吨,销售额1.38亿元,现有综合交易楼1处、塑料果框生产线1处,农资配送中心1处、分选车间1处。形成集信息服务、产品展销、电子商务、冷藏保鲜、分级加工、包装运输、信息发布为一体果业省级龙头企业。2017被评定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该公司创建测土配方实验室,实行统一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农事管理、联储联销的“331+”果园托管模式,共带动4个苹果主产乡镇的731户果农参与果园托管5120亩,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51户,托管果园1556亩。引进果库自动化制冷远程监控技术,实现了果库管理自动化。2019年新成立了庆城县金诚果蔬有限公司南庄分公司,在南庄乡新庄村新建5000吨果蔬保鲜库1处,为248户贫困户果农配股496万元,入股果库建设,建立果业生产联动机制,实现了稳定分红增收。

【温馨提示】欢迎各级宣传部、融媒体投稿;广告发布,广告片策划拍摄;纪录片、微电影、宣传片、短视频拍摄。

转发本网站信息,必须注明“来源纪录网”。

投稿邮箱:56253916@qq.com

新闻采访、业务联系电话:18152105610(微信同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