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甘肃讯,5月8日上午,第二十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在兰州举办。记者获悉,5月29日至6月2日,农历五月初三至初七,第二十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将在庆阳市西峰区举办。
第二十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以“香约庆阳 包容天下”为主题,深度融合政策性、节俭性、文化性、商务性、科技性、创新性六大核心特质,以“简朴不减底蕴、庄重不失活力、热烈不越尺度”为办会准则,精心策划了开幕式与农文旅融合发展招商引资推介大会两大主场活动。
据悉,相较于往届,本届节会呈现出以下鲜明特色与创新亮点。突出对传统工艺的坚守与弘扬,策划安排了一系列原汁原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完整展现香包、刺绣、剪纸、皮影等代表性非遗项目的技艺精髓和制作流程,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庆阳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节会前后,推出民间文化达人故事汇、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展演、书香庆阳端午诗会、“香包为媒·缘来是你”庆阳新风婚恋文化季等12项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通过“非遗+体验”“民俗+短视频”等创新形式,实现传统民俗的现代表达、简朴场景的创意升华,打造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为点燃节庆热情。
积极探索“非遗+”多元融合路径,依托庆阳本地算力优势以及AI、VR、智能交互等技术,打造具有时代气息的文化新生态。宣传推广上,通过本土IP“香宝宝”与哪吒、黑悟空等热门动漫形象进行跨界联动,增强传统文化的时代感与传播力;主展馆内设立智慧文旅体验展区,运用全息投影技术再现香包制作全过程,并组织机器人、机器狗身着剪纸服饰走秀展演,营造沉浸式观展体验;文艺演出中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与地方文化,结合灯光秀、虚拟影像等表现形式,增强艺术表现力和现场参与感。通过这些举措,我们努力实现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生动实践,推动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真正走进百姓生活、走向全国舞台。
节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文促产”的融合发展思路,打破传统文旅节会单一发展的模式,探索构建“文化+农业+旅游+商贸”多维协同的新格局,推动非遗资源向产业优势转化,助力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节会期间,将推出两条“可游、可学、可购”的沉浸式体验线路,有机串联农耕文化、红色教育、非遗工坊等资源节点,打造集文化体验、研学教育、消费购物于一体的综合型文旅产品体系,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激发文旅消费潜力。
深入挖掘非遗品牌价值,推动非遗技艺与本地农产品深度融合。例如,将香包、剪纸等文化元素植入庆阳苹果、黄花菜、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与品牌推广中,开发联名文创产品,拓展市场渠道,提升附加值,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此外,节会期间还将举办农文旅融合招商引资推介大会,采取“政策发布+项目推介+资本对接+签约落地”四位一体运作模式,搭建政企银智多方协作平台,集中发布一批优质招商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庆阳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开幕式摒弃奢华布置,突出地域文化特色,采用陇东民歌、非遗表演等原生态艺术形式,充分展现庆阳文化的本真之美,体现节会回归文化本质、注重实效导向的鲜明态度。
第二十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不仅是庆阳市非遗保护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