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网

莲花山逸韵

文化频道
2025-07-13

4_副本.jpg

文\图 马晓春

“天削莲峰第一台,芙蓉四面望中开。松围石蹬盘云上,袖拂天花带雨来。”明代杨行恕所作的《游莲花山》,描绘出古时被称为“西崆峒”的莲花山的雄伟、奇特、秀丽与险峻。诸多文人墨客都为其倾心,留下不少传世佳作。莲花山以其峻峭的姿态、秀美的景色、独特的花儿流派、即兴演唱的美妙,宛如大自然馈赠给人间的一颗璀璨明珠,吸引着无数寻觅清幽、探寻秘境的旅人,令他们心驰神往。

“一年一趟莲花山,娃娃不引门不看,如今不缺零花钱,放开嗓子欢两天。”每年农历六月初一到初六,康乐县都会举办盛大的“六月六”莲花山花儿会,让这座云雾缭绕的陇上名山尽显花儿的无穷魅力。“明朝年间洪武年,莲花山上就朝山。”据《康乐县志》记载,莲花山花儿会在明朝时就已兴盛。今年“六月六”,我和友人相约前往这座隐匿于尘世喧嚣之外,位于三州五县交界地带,荣获“绚丽甘肃”2013十佳旅游景区、“中国森林氧吧”、中国花儿保护基地,有着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黄山之奇绝、庐山之秀美、青城之幽静、峨嵋之秀丽的莲花山,领略她的神奇与壮美。

从康乐县城出发,车辆驶入油菜芬芳的胭脂川,穿过峰峦起伏的朱家山后,便抵达始建于北魏的水池城和金代的景古城,那残缺的古城墙,似乎在诉说着往昔悠长的岁月。车辆在海甸峡茫茫湖面上疾驰,水天相接,宛如仙境。不多时,群山环抱、碧水环村的莲麓小镇映入眼帘。花儿好家(爱好者)们从摊贩云集、热闹非凡的莲麓小镇边走边唱,过尕浪桥、足古川,将花儿会唱到云雾缭绕、山势巍峨的莲花山上。沿着蜿蜒的山路驶入松林,仿若进入一条通往自然秘境的绿色隧道。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芬芳,耳边是鸟儿清脆的鸣叫声,奏响一曲自然的序曲。“马莲绳绳拦得长,敬上一杯酒来尝,曲子不好酒不香,水酒一杯表心肠。”顺着唐坊滩传出的歌声望去,打着花伞、手执彩扇的歌手们三五成群,拦路对歌。巍峨的山峦与优美的花儿相互映衬,翩翩起舞的“三仙女”、雄壮威猛的“黑虎卧石”,沉醉于这自然精心营造的画卷之中。

穿过云雾缭绕的莲花宝殿,登山之路变得迂回曲折,仿佛直通云霄。从十八罗汉楼、头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到四天门,沿途古木参天,松林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树木独有的清香,那是大自然最纯粹的气息。上山的路线呈回环形,从西面上山,东面下山,沿途还会经过三道险关。路过紫霄宫、娘娘殿,来到独木桥,此处两边断崖几十丈深,其间仅有铁链贯通,并配有扶手,一环一步,易上难下。山谷水声潺潺,山间怪石嶙峋,山势愈发雄伟。每攀登一步,汗水湿透衣衫,双腿如灌铅般沉重。走过舍身殿、转阁楼、吴家庵,便是巷长二丈有余,仅容一人通过的夹人巷,高大挺拔的树木遮天蔽日,繁茂的枝叶交织在一起,仿若一座天然的绿色穹顶,将尘世的纷扰完全隔绝在外。穿过圣仙洞至祖师大殿,“鹞子翻身蛇倒退”赫然出现,我们手握铁链,足踩石阶,一环一阶,犹如悬梯。快下到底时,还得从左面向右面跨一大步,转到右面,顺右面的铁链倒下三阶再下几阶才能到底,故而得名“鹞子翻身蛇倒退”。不敢想象前方的路还有多远,只顾埋头向上,在心里告诉自己,快了快了,只盼能走上一段平坦的路,那该多好。然而,平路仅有几米远,更多的是需要手脚并用的石梯。雨随着一阵又一阵湿润的风突如其来,我们赶忙撑起雨伞缓缓前行。沙啦啦,沙啦啦…… 雨珠落在枇杷树叶上,晶莹得如同珍珠般闪耀。此时,所有的色彩都消融在水淋淋的嫩绿里,绿得夺目,绿得澄澈。

当终于登上玉皇阁的那一刻,我们所有的辛苦都化作满心的喜悦与成就感,就好像自己与天地融为一体。枇杷叶像一把把翠绿的小扇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乎在向这片高山诉说着自己的坚韧。每一片叶子上都挂着晶莹的雨珠,宛如珍珠点缀其上,更添几分灵动之美。雨也悄悄歇了,风也屏住了气息,山一下子变得清幽。云雾时而像轻纱一般缭绕于山间,山峦在云雾里若隐若现,宛如仙境中的琼楼玉宇;时而又似汹涌的浪涛,奔腾翻涌,一下子就将整座山峰吞没。极目远眺,那广袤无垠的绿意如同一股强大的生命洪流,瞬间将人淹没。连绵起伏的山脉似一条沉睡的巨龙,蜿蜒伸向远方,直至与天际相接。此时此刻,心中涌起一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情,只觉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的是生命的渺小与伟大,是大自然的神奇与包容。

“男歌女答摇彩扇,歌如流水山中缠。莲花山上歌声甜,是仙境吗是人间?”莲花山之行,既领略了其雄奇秀峻的风貌,又感受到了它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莲花山之美,使人沉醉;莲花山之韵,让人回味。

 

作者简介

马晓春,东乡族,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方志出版社志鉴编纂专家,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诗歌创作研究会会员,西藏拉萨市作家协会会员,临夏州文联第五届委员会委员,临夏州作家协会理事,《暮雪诗刊》执行主编,《诗文化》签约作家,康乐县地方史志办公室原主任,康乐县作家协会主席。

【温馨提示】欢迎各级宣传部、融媒体投稿;广告发布,广告片策划拍摄;纪录片、微电影、宣传片、短视频拍摄。

转发本网站信息,必须注明“来源纪录网”。

投稿邮箱:56253916@qq.com

新闻采访、业务联系电话:18152105610(微信同号)

相关新闻